4月14日,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餘額已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穩居全球第一。但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清華大學金融高端講壇上發言時坦言,外匯儲備已經超過了我國需要的合理水準。
我國外匯儲備究竟多大規模才算合理?過多的外匯儲備會對我國經濟產生哪些負面影響?針對上述問題,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外匯儲備四年排行第一
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猶如坐上了高速列車,增長迅速。儘管一季度中國出現了1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但是這絲毫阻止不了外匯儲備繼續創新高,以超過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餘額領先全球,這也是自2006年以來中國連續第四年排行外匯儲備第一名。
2006年10月,我國外匯儲備首次突破萬億美元。不到3年,2009年6月,外匯儲備一舉突破2萬億美元。而外匯儲備從2萬億美元增至3萬億美元,僅僅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2009年以來外匯儲備之所以快速增長,與國際金融危機後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趨勢密切相關。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國貿易順差及外商直接投資均出現明顯增長。此外,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和本外幣正利差的情況下,境外資本包括“熱錢”流入量加大,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
國家外匯管理局此前發佈報告稱,2010年我國“熱錢”凈流入355億美元,佔外匯儲備增量的7.6%。不過,外匯局同時表示,貿易順差、直接投資凈流入、海外投資收益和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等合法合規的涉外經濟活動基本可以解釋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
郭田勇指出,預計我國貿易順差將繼續收窄,隨著發達國家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告一段落,境外資本流入新興市場的格局將隨之變化,屆時外匯儲備增速有可能放緩。
過量會增大通脹壓力
毋庸置疑,近年來的外匯儲備大幅度增長,一方面印證了我國產品出口貿易勢頭強勁;另一方面,也能使國家利用手中“余糧”,應對世界性的經濟棘手問題。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過多的外匯儲備也會為經濟的平穩運作增添“隱憂”。
財政部副部長李勇認為,我國外匯儲備以美元和歐元資產為主,歐元和美元的“輪番”貶值,不但使我國外匯儲備出現賬面虧損,而且加大了我國外匯儲備幣種管理的難度。發達國家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給中國帶來較大的資產泡沫風險和通貨膨脹壓力。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一季度我國貿易出現了10.2億美元的逆差,但是外匯儲備卻增加1974億美元。國際“熱錢”大舉流入我國,過去10年年均流入近250億美元,佔同期外匯儲備增量的9%。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輸入性通脹壓力仍然較強。
周小川指出,外匯積累過多,導致市場流動性過多,增加了央行對衝工作的壓力。
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謝太峰強調,我國持有外匯儲備越多,央行投入基礎貨幣的規模也就越大,現在貨幣發行量已經是超規模了,一旦外匯增加央行就需要發行更多的貨幣來進行對衝。而要解決外匯儲備過量的問題,最根本在於改革我國的外匯儲備體制。
保持外匯儲備適度規模
“我認為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就夠了,剩下的錢要大量投資、多元化投資。”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表示,外匯儲備應當首先用於實體經濟,保證中國可持續發展所緊缺的資源以及經濟結構調整中所需要的技術。
對於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如何管理,夏斌認為,應該修改外匯管理原則,重新明確外匯儲備運用的具體順序。首先,保持必要的外匯流動性,以滿足平衡國際收支的需要;其次,用一定的外匯干預外匯市場,滿足匯率調節的需要;再次,服務於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獲取戰略性利益;最後,再有多餘的外匯儲備,可用於相對較高收益的金融投資。
謝太峰認為,外匯儲備是否合理的標準不是絕對的,它需要和一個國家的GDP相關聯,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對外貿易增多,外匯儲備也自然會增多,但只要在一個合理區間內持有外匯儲備就是合理的。目前中國外匯儲備佔到全世界的1/3,應該將過多的外匯儲備主要向石油、黃金、礦藏等資源類領域進行投資,把一部分的外匯儲備變成資源,採購國外的先進裝備、先進技術,提升我國製造業的技術水準。同時,國家要進一步穩定人民幣匯率,阻止國際“熱錢”涌入,增加居民的持幣願望。
另外,謝太峰還呼籲,應將外匯儲備還之於民,解決國內住房、教育、養老保險和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問題,儘早啟動外匯儲備民生戰略計劃。(周小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