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國快遞業務持續快速增長。尤其是3月份,快遞業務量、業務收入分別增長50.1%和31.7%,快遞單月收入首次超過60億元。面對快遞業務高速增長、市場空間迅速拓展的態勢,行業管理部門和快遞企業要抓住機遇、狠抓管理、牢記責任,促進快遞大發展上水準。
自1980年快遞業務在我國開辦以來,廣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克難攻堅,不懈努力,靠一點一滴地積累,從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發展到了有60萬從業人員、25億件業務量的經營規模。30年風雨歷程,已經用事實證明,快遞企業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靈活的適應力和不斷進取的創新力。
目前快遞服務仍然存在亟待完善之處:服務能力不足,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網路資源佈局不盡合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完善,管理水準參差不齊;低價格、同質化競爭,服務水準不高等等,這些問題都制約了快遞服務的進一步發展。
改變現狀的機遇已經出現,基礎已經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建立了快遞市場準入制度,明確了“鼓勵競爭、促進發展”的原則,堅定了廣大快遞人員科學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製造業升級,帶來更多的個性化生產、個性化配送需求,使面向生產的快遞服務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同時,電子商務的崛起,為面向民生的快遞服務提供了另一個高增長極。
那麼,快遞企業應該如何抓住這樣的機遇,政府又該如何做好引導和規劃?重要的是要大力進行結構調整。快遞企業要發揮各自的優勢,豐富服務內涵,拓展服務領域,培育服務熱點,著力發展實物流、資金流、資訊流融合型業務;要細分市場需求,提供多層次、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產品體系;要加強能力建設,全面提高服務品質。行業管理部門要推動行業與電子商務、製造業深度融合,共同發展,建設適應電子商務和製造業發展的服務體系。要推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實施好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區域發展規劃,促進不同區域產業協調發展。
“一體化”正在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它超越現有的組織界限,帶來資源優化配置、要素自由流動。快遞要“快”起來,也必須重視一體化發展。首先是橫向一體化。快遞是整個經濟活動供應鏈的一部分,必須注重建立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系統整合、資訊共用的新機制,特別是發展與公路、鐵路、航空等運輸部門的產業關聯,積極拓展客戶關係的管理範疇,從一體化的角度統籌各環節的協調配合。只有這樣,快遞企業才能及時掌握市場需求資訊和供應鏈的運作情況,才能加快市場響應速度,實現快速便捷,推動經營活動和諧一致。其次是縱向一體化。快遞是全程全網的服務,攬收、分揀、運輸、投遞各環節之間不能“條塊分割”、獨立發展。快遞企業分支機構分佈廣泛,服務人員密集,必須嚴控成本。這些特點決定了快遞服務必須推進標準化、資訊化,才能實現現有資源的效益最大化運作。當然,推進快遞與關聯產業的一體化,需要開放包容的心態和“協力互助、攜手共進”的精神,還需要創新發展、提升服務。
今年春節前夕出現的快件“爆倉”現象,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這次快件“爆倉”積壓雖有快遞市場急劇擴大、快遞服務能力嚴重不足和社會運力緊張等客觀原因,也與部分企業服務觀念不強、社會責任不強,組織調度不善有關。他們在社會最需要“給力”的關鍵時候突然“停網”,影響了客戶的使用,造成了其他快遞網路的混亂。
快遞存在的基礎是社會的需要,快遞服務能否肩負起社會重托,快遞企業在關鍵時刻的作為尤為重要,而行業的骨幹往往是在國家危急關頭涌現出來的。有做百年老店願景的企業一定要強化社會責任意識。歷史證明:社會責任缺失的企業不會是好企業,也不會發展成為強企業。其根本原因是,企業的競爭最終將是軟實力的競爭,而軟實力的核心內容是企業滿足社會需求和承擔社會責任的水準。這將決定創造社會財富最大化的能力,也會成為企業競爭的中心環節。
目前,國家郵政局已出臺加快快遞發展、保障旺季服務的指導意見。解決快遞“爆倉”問題政府部門的作用固然十分重要,但關鍵還要依靠廣大快遞企業。企業務必要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在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中做到不落伍;務必從實事做起,儘快做到讓人信服,讓社會信服。惟有如此,社會才會信任快遞,快遞也才能得到持續發展。(國家郵政局局長 馬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