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的選擇是重要轉型信號

時間:2011-08-03 14:19   來源:羊城晚報

  近日,富士康掌門人郭臺銘透露,未來3年間,富士康將增加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數量,主要用在噴塗、焊接、裝配等流水線工序。這是一種信號: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資本逐漸替代勞動將是一種趨勢,而且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序言中指出,“工業較發達的國家向工業較不發達的國家所顯示的,只是後者未來的景象。”也就是說,發達國家的今天,就是不發達國家的明天。在今天的歐美地區,資本密集型產業與技術密集型產業居多,人工是最貴的。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其正在進行的實踐,在某種程度上也將印證著這種規律。

  春江水暖鴨先知。這種規律的最先感知者是企業。企業是理性計算的主體,對市場的變化極其敏感,市場一變,馬上理性應對。

  富士康以機器人替代工人勞動是理性應對的具體表現。自從2010年富士康發生一系列事件之後,其勞動工資成本具有較大幅度的上升。未來時期,中國勞動工資的上升將是一種趨勢。中國老齡化趨勢的加速,將使勞動力供求格局發生變化,剩餘勞動力無限供給時代即將結束,中國將喪失勞動密集型的比較優勢,“用工荒”有可能演變為常態社會問題。自2004年“民工荒”以來,農民工工資開始進入較快的上漲通道。

  短期內,農民工工資上漲未對我國製造業國際競爭力產生明顯衝擊,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農民工工資基數低,企業儲備了較強的工資消化能力,加薪是彌補歷史欠賬。

  但長期看,加薪潮後農民工工資已達到一個新水準,如果繼續上漲,將耗盡企業的工資消化能力。近年關於中國人口紅利所剩不多,已經成為一種共識。而且,人口紅利不在於人口的多少,而在於勞動工資的低廉。第一代農民工對吃苦耐勞低薪能夠忍受,但農民工的第二代、第三代,將越來越不願意過著與父親、爺爺那輩的辛苦勞作。在這一背景之下,富士康作為一家大型的跨國代工企業必須要未雨綢繆,提前理性應對。讓機器人替代部分員工勞動,就是其重要的一步。

  富士康以機器人替代工人勞動是科學生產的具體表現。機器人的最大好處在於自動化、標準化與精密化。在特定的工序環節,機器人比工人將更具優勢。像富士康這樣的代工企業,其生產模式在於批量生產,在於規模效應,如果採用機器人進行勞動生產,毫無疑問將有利於生產線管理的標準化、自動化和精密化,比用工人勞動更加容易實現自己的管理效果。這一次的生產方式的轉型,或許可以使富士康在未來人口紅利徹底消失時,保持著自己的生產和競爭優勢。從這個層面上說,富士康所進行的,可以認為是一種人口紅利的再創造。

  同時,由於機器人自身可以批量生產,富士康使用機器人的成本將是遞減的。面對遞減的資本成本(機器人成本)和遞增的工資(勞工成本),選擇資本替代勞動,是理性的。科學發展需要把握與遵循發展規律。富士康的選擇,告訴我們,轉型已經開始了,而且必須開始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