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是我國最大的月餅生產地和出口地之一,廣式月餅以口味獨特、品種多樣、品質優良享譽海內外。但多年以來,月餅出口一直遭到多國“綠色壁壘”的限制。法國、德國、泰國、瑞典等國家甚至明確規定禁止收寄中國月餅。特別是今年,禁止月餅進口的國家增至33個,另有30多個國家對進口月餅有著相當嚴格的規定。(《人民日報》 9月9日)
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月餅企業使出渾身解數,開始行銷大戰。尤其對於月餅出口企業來講,每年在這個黃金季節,都會賺來大筆利潤和外匯。然而,今年的月餅出口卻遇到前所未有的“寒冬”,許多企業不得不“出口轉內銷”。面對這種情形,有的企業抱怨是為國外實施的“綠色貿易壁壘”所害,甚至有網友建議國家商務部制定反制裁措施,實施貿易報復。但筆者覺得,對於月餅出口受阻,我們不該一味地指責國外行為,更應該站在品質的視角進行自我反思。
稍微分析一下我們就會發現,一些國家對中國月餅出口設限無不劍指“品質”二字。歐盟對含有乾果類的月餅中黃麴霉毒素B1的要求遠高於我國標準;日本對甜味劑、漂白劑、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比往年有了更高的要求;美國、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規定進口月餅餡料中不能含有蛋黃,其中澳大利亞還規定月餅餡料不得含有肉類……這些近乎苛刻的要求致使許多中小月餅生產企業面臨“出口無門”的窘境。
實際上,月餅品質是長期困擾這個行業健康發展的最大問題。雖然國家早就針對月餅品質制定了嚴厲的規定,如月餅的品質指標中除了衛生指標,還包括感觀指標、重量指標、含水量指標等;新《食品安全法》也要求月餅包裝上詳細標注所有成分、加工方式等以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可是,月餅品質問題仍走不出巨大安全隱患的魔咒。據報道,家住重慶北碚城區的羅翠容近日向記者展示了一盒存放了8年的古董月餅,這盒被主人遺忘在儲物櫃的“餅堅強”的生產日期是2003年9月2日,距今已8年,但看上去仍油亮發光。據業內專家講,此月餅8年不腐可能是防腐添加劑放多了,而該月餅的外包裝上並沒有明確說明食品添加劑的成分和數量。此類事件的發生讓人們對月餅的品質心有餘悸,也就難怪國外對我們的月餅出口進行“封堵”了。
鋻於此,我們在抓緊制定行業標準的同時,不妨以月餅出口受阻為契機,對全國範圍內的月餅品質進行一次全面“體檢”。一方面,質監部門要對月餅的包裝、標識、食品品質、添加劑等,進行全程監控和監督。與此同時,國家工商部門要對生產月餅企業進行抽查,抽查樣本既要適當擴大,也要抽大不放小;對網上銷售月餅行為,職能部門也要儘早出臺措施,以填補管理上的真空。此外,要對違規企業進行重罰,按照《食品安全法》,對以次充好、品質沒有保障等生產企業,進行嚴厲處罰。
只有企業加強自律,生產出“健康”的月餅,消除掉食用者的後顧之憂,才能讓中國月餅順暢地“走”出國門,“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