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政策“預調微調”意味著什麼

時間:2011-10-31 11:24   來源:大眾日報

  24日至25日,溫家寶總理在天津調研時表示,宏觀經濟政策將“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這是中央高層第一次公開釋放政策調整信號。雖然說的只是“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卻足以激發市場的想像。一週五天,滬深兩市罕見地連續上漲。市場環境已大不同於以往。

  上周消息面上,發改委關於未來2個月CPI漲幅低於5%的預測,表明通脹正在得到有效控制;連續三個月低於50榮枯線後,10月匯豐中國製造業PMI指數大幅上漲至51.1,尤其是新訂單和產出的增長,帶來10月乃至四季度製造業好轉的預期。儘管當前經濟增長仍趨緩,但硬著陸風險已在遠離。人們預計,通脹拐點出現,管理層會著力保增長,這需要貨幣政策適當寬鬆予以保障,而允許地方自行發債、三年期央票利率回落以及深化增值稅制度改革試點等,則讓人看到政策的結構性鬆動。

  其實,除以上所述,近一段時期,推進資源稅改革,對小微企業減稅,緩解鐵道部融資壓力,允許融資平臺貸款展期,商業部等三部委力促“十二五”擴大消費等,都在微調之列。這裡有財政政策發力,也有貨幣政策定向寬鬆,多管齊下,即是為了避免持續的宏觀緊縮和複雜的國際環境疊加帶來超調風險,也是在為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優化創造條件。

  不過,雖然“預調微調”發出貨幣政策適度變調的信號,但目前調整主要還是指向結構,而非方向。微調不意味著轉向,不會馬上就帶來全面的政策放鬆。可以看到,2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在確認物價上漲勢頭得到初步遏制的同時,提出仍要繼續採取有力措施穩物價;貨幣信貸雖不再提“嚴格控制”但仍要“合理增長”;強調推進結構性減稅,投資要有保有壓,保證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支援實體經濟尤其是符合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要進一步鞏固房地產調控成果,促進房價合理調整。

  根據經濟運作的階段性變化及政策效果來部署宏觀決策,這叫相機抉擇。中國這些年來基本上就是在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上來回騰挪,尋求平衡。就目前來看,增長雖然放緩但仍在可接受範圍內,通脹呈回落趨勢但仍高於目標水準,如此情形,自然未到需要改變宏觀調控基調的時候。

  在中國,應對通脹將是一場持久戰。因為不但影響物價上行的趨勢性因素都在,眼下物價走勢也難言穩定,國際油價在下跌之後,近日再次大幅上揚,就帶來隱憂;房價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難以輕易松手;而且,就算通脹率到了5%,也仍是負利率。這些都決定了,大規模放鬆銀根和降息、全面下調存準率時機並不成熟,即便增長壓力之下有政策調整的必要,也只能“適時適度”,循序漸進,而非“大調特調”,更不會再來大規模刺激。

  不過,在“預調微調”中,財政政策的給力值得關注。近段時間,從為中小企業減稅到增加對保障房資金支援,從四省市自行發債到增值稅改革上海試點,有關財稅變革的政策密集出臺,這種情形之前少見。10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明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區和行業開展深化增值稅制度改革試點,逐步將目前徵收營業稅的行業改為徵收增值稅。從保證稅制公平的角度,這有利於避免重復徵稅,能為部分企業減負。從保增長、調結構的角度,它為現代服務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而營業稅改為增值稅,仍留在地方,以及之前允許地方自行發債,都是在增強地方的財政自主權,這裡有分稅制改革的影子。

  當決策層開始直面當前諸多經濟症狀及其背後的財稅問題,是不是意味著新一輪財稅變革開始登場?從結構性減稅入手的此番改革,能否推動中國稅收體制進一步走向公平,形成後金融危機時代新的發展動力?人們有理由期待。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