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資產泡沫危害實體經濟

時間:2011-12-23 14:55   來源:廣州日報

  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首要亮點是談論生產的部分,其中最大亮點則是提出要“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

  雖說發展經濟學奠基者之一柯林·克拉克早已預言,各國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將隨著經濟發展而日趨上升,二戰之後各國經濟結構變遷的事實也證明,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服務業產出在全球GDP中所佔比重就已突破60%,還有統計稱2007年製造業僅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17.5%,而且許多服務業貌似能夠提供比製造業更高的薪酬待遇、更好的工作環境。

  但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部門,任何服務業都只能建立在第一、第二產業基礎之上,特別是能夠提供體面收入就業機會的所謂“現代服務業”只能建立在現代製造業基礎之上。製造業基礎沒落,就意味著為之服務的現代服務業衰亡。某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佔比較高,但如果這些第三產業都是諸如街頭擦皮鞋、小修理、出租手機通話之類,其第三產業佔比較高現象就絕不是先進的表現。我國傳統老工業基地東北地區在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經歷過痛徹骨髓的工業蕭條和工人下崗風潮,千千萬萬下崗工人涌向街頭排檔、擦鞋攤、修理攤之類崗位“再就業”,使得不少城市經濟統計中第三產業佔比一度迅猛提升,但沒有哪個正常人會把這視為繁榮的標誌。

  實體經濟部門、特別是製造業的發展還關係到社會穩定。今年阿拉伯國家和歐洲國家爆發大面積的社會動亂,原因在於經濟危機引起的失業、特別是青年大面積失業已不堪忍受,收入分配失衡、腐敗等等潛在社會問題被失業導火索引爆。這些國家失業問題嚴重,高失業率持續多年不見改善,是因為他們沒有堅實的製造業基礎。阿拉伯世界製造業一向發展滯後,雖然不乏高收入國家,但其高收入是靠天賜石油財富。至於西歐、美國,雖是傳統工業國,但近幾十年來第二產業在經濟結構和就業結構中佔比下降,第三產業佔比上升。

  我曾經做過統計,發現在收入大體相當的國家和地區中,工業、特別是製造業佔比較高的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實績和社會穩定性都較好。東亞太平洋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性優於歐洲、中亞、拉美加勒比、南亞、中東、北非等其他區域,主要因為該區域工業化水準較高,2000年第二產業佔GDP比重達44.5%,比歐洲、中亞、拉美加勒比、南亞等區域高10多個甚至近20個百分點。中東、北非第二產業佔比雖高,但其中大多數來自石油天然氣等採掘業及建築業,製造業所佔比重甚低。中國、日本、韓國的就業和社會穩定情況優於美國、西班牙,因其經濟結構中第二產業佔比較高。由此,政府應始終高度警惕資產泡沫膨脹而損害實體經濟部門持續發展的基礎,危及經濟社會穩定。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