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在技術之新。核心技術能力,既支撐了產業發展的潛力,也決定了我們在物聯網產業鏈條中能處於哪個價值區域。標準制定是強者的遊戲,核心技術能力也是在物聯網標準制定層面掌握話語權的前提,標準的話語權說到底要靠技術實力說話。誰掌握核心技術,誰才有資格去主導行業標準。
日前出臺的《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要攻克一批物聯網核心關鍵技術,在感知、傳輸、處理、應用等技術領域取得500項以上重要研究成果。規劃也為眼下蓬勃發展的物聯網產業指明瞭奮鬥的關鍵方向。
目前,我國物聯網技術研發取得了一定突破。比如,在晶片、通信協議、網路管理、協同處理、智慧計算等領域開展了多年技術攻關,已取得許多成果。我國企業研製出全球首顆二維碼解碼晶片,研發了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光纖感測器,TD-LTE技術正在開展規模技術試驗。
但目前我國的物聯網技術創新,相當一部分是在原有資訊技術基礎上的延伸和整合,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度較高,缺乏原生態創新,很難形成核心技術。尤其在感測器、晶片、關鍵設備製造、智慧通信與控制、海量數據處理等核心技術上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也缺乏擁有強大技術實力和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總體來看,全球物聯網發展也處在起步的初級階段,與傳統的資訊產業發展歷程相比,我國物聯網產業面臨更好的機會。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如何跟上全球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步伐,甚至實現超越式發展,而不是在發展過程中被落在後面,下一步物聯網發展需要著力破解技術瓶頸。如果物聯網核心技術得不到突破,不能實現充分的自主化,就難以獲得產業發展的主動權,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物聯網已被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寫入我國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此外,《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出臺以及發改委提出的2020年前共3.86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計劃,都將對物聯網產業的規模發展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有關部門在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實現產業理性有序發展的同時,應該加大對物聯網自主創新能力的支援力度,特別是通過強化財稅政策、公共服務平臺體系建設等,支援重大技術攻關和技術專項,切實提升我國物聯網產業的核心技術能力。同時,要重點培育一批影響力大、帶動性強、技術實力雄厚的大企業,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黃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