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杜濤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選擇。2009年,他辭去了華中科大文華學院教師的工作,和數以百計的報考人員一起競爭武漢市洪山區城管執法人員的崗位。2009年9月,他以綜合評分第二名的成績考入了城管隊伍,成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城管執法人員。(6月2日《廣州日報》)
本來,對於一個人選擇怎樣的職業,我們不應該也無權評說什麼,即使是當城管按說也無可厚非,但看了杜濤的想法後,卻忍不住要說這是一齣制度釀成的“杯具”。
杜濤認為,阻止佔道經營,也就是不允許小攤販擺攤設點,這只是城管職能中比重非常低的一部分。大家無形當中,把城管妖魔化了。他覺得當城管“善導”最重要,要學會“換位思考”了解對方的處境和想法,目前以聊天作為與執法對象溝通、化解矛盾的方法,並表示自己是喜歡挑戰的人。對其言下之意,他希望以一己之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們對城管的不良印象,或者是緩和城管和攤販等群體的矛盾。
竊以為,問題就在於此,如果只是從事一份工作倒也罷了,而抱著想改變這種局面的想法,則無異於螳臂當車。
事實上,城管之所以成為“惡人”是制度造成的幾乎這已是共識。雖然驅逐小攤販只是城管工作的一小部分,但恰恰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其背後是民生與市容較量以及弱勢群體的生存問題。換言之,如果制度不改變,而攤販們的就業生計問題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那麼,城管和攤販的矛盾、鬥爭誓必長期存在著。
杜濤作為一名城管,也許一開始能耐心地以聊天的方式來勸說、疏導,但長此以往又能堅持多久,就成為問題。作為城管,首先得履行職責,這難免要遭到執法對象的“抵抗”和“不理解”,其實所謂的不理解是偽命題,攤販為了生存自然要打遊擊,時間長了,作為城管難免會勸說疲勞,就像許多城管並非一開始就是“惡人”一樣,而是環境逼迫的。
再者,為改善城管形象,不少地方都做過努力,像去年初西安的城管給困難的擺攤老人送米油錢拜年,重慶政府讓“最美微笑戰士”盛于峰當城管等等,但對於整個社會而言,其效果微乎其微,城管依然是“惡人”。
因此,杜濤希望改善城管形象的想法,其實是在向制度宣戰,這無異於堂吉訶德衝向風車,尤其是把這種想法當作挑戰、目標,甚或是一種理想時,其結果自然免不了要以“杯具”落幕。(皇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