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資訊時報》報道,有關衛生和工商部門表示,因為張悟本偷換了“中醫”和“食療”的概念,難以查處。5月30日《揚子晚報》報道,張悟本走紅的平臺湖南衛視欄目《百科全說》也將在下月停播。
據張悟本“難查處”之說看,此君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邪惡”。這就好比隔壁大媽給你推薦一種她治療某種疾病的經驗。對此,你可信可不信,可試可不試,在她身上試驗成功的辦法,不一定能在你身上試驗成功。我們也得相信,在民間確實是有很多土方,有時還相當管用。比如綠豆湯清肝火,怕也不是張悟本的發明。
現在最值得琢磨的是,一個張悟本,為何受到那麼多的人追捧?當張悟本被打壓之後,很多“病友”站出來現身說法,證明自己按照張悟本的“指點”去“食療”,結果還真的治愈了多年的慢性病。這其中不排除有張悟本和電視臺的托,但也不排除有真正的受益者。
無論管理部門在處罰張悟本時感到“棘手”,還是有人痛批張悟本為“神漢”,還是有人站出來力挺,都充分說明,張悟本不是一件簡單的“醫療事件”。最真切的現實是,張悟本呼應了三個現實的需要,而成為一個奇怪的現象。
首先,在“看病難、看病貴”的時代,不時曝出上醫院看個感冒就花成百上千元的新聞的背景下,張悟本開了一些僅僅靠吃點綠豆和白蘿蔔就能治病的食療土法,起碼是為病不起的人開了一劑廉價的偏方,讓他們不必為一些小病小痛去醫院花冤枉錢,這是多麼實惠的事。聰明的張悟本時常將醫院種種將病人視為砧板上的魚肉一樣隨意宰割的現象作為抨擊、嘲諷的對象,很能引起共鳴,贏得觀眾的信任(這不排除走極端賺眼球的成分)。
其次,養生熱是張悟本揚名得利的肥沃土壤。在一個節奏越來越快速,環境越來越糟糕,生活越來越缺少規律,怪病越來越頻出的時代,養生,這個古老而又在短缺經濟時代無力談起,沒有條件去做的事情,現在已經廣有市場了。
再者,就是敏銳的電視臺捕捉到了養生需求這些資訊,正像崔永元所說,“收視率是萬惡之源”,在收視率的追求下,電視臺成為炒紅張悟本的助推器。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假定民眾到正規醫院看病不難,看病不貴,張悟本即便有市場,也不會有這麼大的市場。說到底還是民眾的醫療保障太低了,才給張悟本以機會。
通過以上分析,我甚至認為,打擊張悟本的主力是被張悟本動了奶酪的人,張悟本觸動了很多賣藥的、賣保健品的和醫院的利益,斷他們的財路,當然要除之而後快——我承認這只是個推斷,而且過於大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