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教授李雲彪在3年的調研中發現,中國研究生數量十年內擴招3.6倍,陷入群體就業困境。學業、生活負擔重,研究生成為廉價勞動力。有個別導師把研究生當成廉價勞動力來使用,讓他們在自己當組長的課題組打“下手”,老師成了“老闆”。(《長春晚報》8月21日)
如果說本科生與研究生的生活有什麼不同的話,給老師打工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這不禁讓我想起剛剛過去的7月,給某老師的一個商業項目做訪談的經歷。實際上,做訪談之前的準備工作從6月就已經開始了,因此算下來,整個工作有一個多月的時間。
按照老師的要求,我們幾個學生需要就讀者對本地報紙的看法和意見做深度訪談。7月正是最熱的時候,而我們做訪談的時間常常是在中午,因為被訪談者其他時間往往都在工作,沒空理會我們。一次,我的一個師姐按照約定一大早就冒雨趕到被訪者的住處,結果被告知還要在外面等一個小時。如此訪談、錄音整理,單純的苦累、瑣碎和麻煩不說,其他事情也都耽誤了。但就是這樣的差事,最後每人才拿到400塊,而且路費、電話費都包括在內了。我因為又多忙了幾天,才多了200塊。
然而,在一些學校的一些專業,能有這樣的苦差,往往還是幸運的。因為有些專業的課題和項目非常少,到研究生畢業可能都碰不到課題做,哪怕是最基礎的蒐集資料、做問卷等。而隨著研究生的擴招,學生越來越多,即便是有課題做,也不一定每個學生都輪得上。能幫老師打工的學生,有時候並不多,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還是幸運的。
這就好比目前的大學生找工作。當輿論都在批評大學畢業生工資太低、低得不像話時,一些大學生連“被剝削”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他連工作都找不到,怎麼談得上工資高低呢?研究生給老師打工也是如此,當有不平者為學生給老師當廉價勞動力鳴不平時,還有很多學生連課題的毛都沒碰過呢。這些學生,在研究生三年中,基本處於被放羊的狀態,“完全靠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