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階層CPI讓百姓不再“被平均”

時間:2010-10-19 10:33   來源:人民網

  據報道,北京市統計部門日前發佈消息,今後在定期發佈綜合CPI數據時,將同時發佈低收入階層CPI。同時,按收入分層細化的消費價格指數(分層CPI)也正在研究之中。

  近年來,CPI等統計數據屢受質疑,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可能公佈的數據很“冷靜”,而現實生活中物價、菜價等的上漲卻很“火爆”,統計數字與百姓生活真實體驗之間存在反差。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從統計方面來說,就在於CPI是一個總體性指標,它是經過加權計算後得出的綜合平均數。在這個平均數下,不僅各種消費品和服務項目,不管上漲還是下跌,都囊括其中;各種收入水準的階層,甭管高收入還是低收入,都納入統計。

  平均數可以反映趨勢,但也有“大而化之”的問題。尤其平均數“削峰填谷”,往往使普通百姓尤其是低收入階層“被平均”,其真實情況容易淹沒不顯。比如今年8月份,北京市CPI同比上漲了2.8%,低收入階層CPI則上漲了4.2%。而在2007年7月份,北京市CPI同比上漲2.1%,但低收入階層CPI上漲了6.3%。

  從百姓感受方面來說,關心數據是否反應了生活現狀,判斷統計數據真不真實,常常是通過自己油鹽醬醋茶的日常生活。具體而言,人們對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吃穿住用行”商品和服務價格更敏感,而低收入者、困難群眾對物價上漲的承受力更為脆弱。一個涵蓋八方的CPI,顯然難以承受百姓生活之瑣細和繁雜。

  有鋻於此,專門發佈低收入階層CPI,無疑是統計制度的一個重要創新。在測算方法上,低收入階層CPI數據的每個基本分類選擇的代表規格,也更加符合實際。同樣是衣著類,選擇的品牌不會是名牌產品,而採價地點也會較少選擇大型商場和大型超市。這將使統計數字能夠更加真實、客觀地反映低收入群體生活現狀,為政府對其進行補貼和制定其他相關政策提供更為科學的依據。

  數字背後有民生。統計低收入階層CPI,其實就是在CPI這個大平均數下,更加關注那些處於平均線以下的人們,了解物價上漲壓力下困難群體的真實生存狀況,使政府的救濟和保護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從這個意義上說,低收入階層CPI,不只是統計制度上的改進,也體現了一種貼近民生、包容共用的社會發展思維。

  下一步,北京還將推出分層CPI,將使統計數字更加貼近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感受。從綜合CPI到低收入階層CPI再到分層CPI,將構成一個立體CPI數據體系,值得期待。這一過程,既反映了統計制度和技術的進步完善,也貫穿著鮮明的民生意識。其實,數字也好,政策也罷,只要貼近並且維護百姓利益,才會真正為百姓所關注,樹立不可動搖的公信力。(李力言)

編輯:栗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