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總書記在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到:“全黨同志和全社會都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牢固樹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觀念”。胡總書記的“七一”講話,再一次將“人才”問題,提高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才可以被稱之為人才呢?
新編《辭海》對人才的解釋和定義是:有才識學問而又德才兼備的人,就是人才。著名學者葉忠海認為:人才就是指那些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技術和能力,能夠自己進行創造性勞動,對認識和改造自然和社會,對人類進步作出了某種較大貢獻的人。
“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由此可見,不同的人,對人才都有不同的定義和看法。筆者認為,不管是新編《辭海》對人才的定義,還是專家學者對人才的解釋,“人才”都不可能脫離特定的環境而存在,都不可能否定它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那種積極上進的因素。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又該如何發揮好、使用好人才呢?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就對人才的運用和使用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希望全黨同志和全社會都要敢為事業用人才,讓各類人才都擁有廣闊的創業平臺、發展空間,使每個人都成為對祖國、對人民、對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別是要抓緊培養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
無疑,胡總書記對人才的定義和使用態度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要發現好、培養好、使用好人才,讓人才盡其所能、才盡其用。然而時下,某些地方的黨委政府以及企事業單位在人才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卻存在諸多弊端。有些地方的領導幹部連起碼的“人才”定義都沒弄清楚,每天嘴上一味喊著的就是人才、人才,有些領導甚至手中“揣著人才找人才”,一直認為那些冠以碩士、博士頭銜的高學歷、高技能科研人才就是人才,殊不知,自己手中的真正“人才”早已經堆積如山,卻沒能好好運用和調配。
筆者身邊曾經發生過這麼一個事例:某個縣直部門在一次招聘考試中,錄取了兩個普通院校畢業的大學生,然而這個縣直部門卻對這兩個“非名牌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工作水準和職業技能心存懷疑,不僅不提高他們的福利待遇,有時甚至還在工作中刻意刁難。過了幾個月,在該縣組織的另外一次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中,這兩名普通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卻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執著,一舉奪得本次考試的一、二名。而直到此時,該縣直部門的領導同志才恍然大悟,驚呼:哎,這麼好的人才,怎麼就走了呢。
其實,像這種“揣著人才找人才、人才流失又叫屈”的情況在現實社會的今天卻並不少見,在某些地方,高薪水、高福利、高待遇聘請來的所謂的高等名校、高學歷、高技能的碩士博士生,卻連一般的日常工作都做不好。筆者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真正原因,倒不是人才的流失,也不是人才的“高能低用”,歸根到底是部分領導幹部的人才觀念在作祟,是領導幹部缺乏伯樂選“千里馬”的本領。
“不言春光無限好,萬千風景在眼前。”其實,人才的使用,就好比是欣賞風景,如果一味的漫無目的的朝著前方,那麼你將註定失去一路風景。有時候停下你前進的腳步,好好的欣賞一下眼前的、腳下的風景,也許會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