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發現,上半年29個省區市居民收入增速超過10%,31個省份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贏”CPI。(8月3日中國經濟網)
這一消息聽起來不錯,可問題是這樣的比較又有多大價值呢?事實上,居民收入增長從來都不是為了“跑贏”CPI,而要“跑贏”經濟發展速度。
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未來我國要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9.6%,而城鎮居民收入實際增長只有7.6%。看來,如果把31個省(區、市)的居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絕大多數都難以趕上經濟發展的速度。
在居民收入沒有“跑贏”經濟發展速度的同時,國家的財政收入卻以絕對的優勢“跑贏”了經濟發展速度。財政部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稅收同比增30.8%,個人所得稅同樣有高達22%的增速。這樣的增速格局,說明經濟發展創造的社會財富,更多地分配給了國家而不是普通居民。
國家大政方針層面一直強調要改變這一局面,但進展並不順利。以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為例,從2006年起開始起草,6易其稿,至今仍未出臺。一個方案的出臺都如此之難,落實起來當然難上加難。
總之,居民收入只“跑贏”一個原本就應該不堪一擊的CPI,真的說明不了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