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代理商為何拿錢封口?

時間:2011-08-04 14:15   來源:新民晚報

  剛剛經歷“瘦肉精”事件的“雙匯”又曝“品質門”,少年攀攀吃下雙匯“Q趣兒”火腿腸,不料上吐下瀉。這批離保質期還有20多天的火腿腸臭味明顯。令攀攀家人意想不到的是,“雙匯”竟然推說問題在於超市保管不善,表示願拿2萬元作為補償,條件是莫驚動媒體。據最新消息,工商局已查明超市證照齊全,進貨渠道有跡可循;而“雙匯”則辯稱,所謂2萬元封口的事是代理商魏先生所為,即便他認為自己代表雙匯或受雙匯委託,雙匯集團沒有人說過拿錢封口的事。

  只有“雙匯”集團的人員,才代表“雙匯”?“雙匯”代理商不代表“雙匯”?代理商為什麼會拿2萬元要把事情搞定,他究竟代表誰的利益?為什麼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弄虛作假把事情捂住?

  說實在的,如果不是這一事件,公眾幾乎接受了“雙匯”對“瘦肉精”事件的“反思”,也相信“雙匯”的確通過這一事件“改進”了。今年3月中旬,央視曝光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收購“瘦肉精”豬肉,3月31日雙匯召開“萬人職工大會”公開反思悔過。董事長萬隆表示,雙匯“不會成為第二個三鹿”,決定自己養豬,從源頭上把住產品品質關。隨手在“百度”搜索“雙匯”字樣,你就會看到類似“雙匯集團大力調整結構,發展規模化養殖業”“雙匯引入第三方檢驗,監督與服務並行”“負面影響已消除,雙匯重拾信心後勢可期”等新聞的連結齊刷刷地排下來,而“雙匯”的負面新聞則被擠得遠遠的。

  “雙匯”的媒體公關能力看來不弱。“雙匯”把自己說得花好稻好沒關係,如能“痛改前非”,嚴把產品品質關,沒有哪一位消費者會跟它過不去。一個解決這麼多人就業的企業,一個經營了這麼久的品牌,犯了錯誤,總得給它改正的機會和時間。但前提是,“雙匯”必須認清“瘦肉精”事件對消費者的傷害,並有真正提高產品品質的誠意。

  曾聽過一個講座,內容是一名危機處理專家講授企業遇到危機如何化解,說到底就是如何應付媒體、並借機提升企業形象。聽講座時,驚異於這名教授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操作流程之熟悉,想想我們的媒體經過千辛萬苦才挖出真相,經過一番操作就可能化監督效力於無形,都有種冷汗直冒的感覺。講座臨結束時,教授不忘提醒企業主,無論如何公關,還是要在第一時間承擔責任。現在社會上危機處理技巧講得很多,但承擔社會責任也要像這樣捎帶一下,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深諳危機處理之道的企業,有了問題總是不肯在第一時間承擔責任解決問題,而是玩“花槍”,把“以人為本”置之腦後。

  要讓公眾相信經過“瘦肉精”事件,“雙匯”的確成長進步了,那“雙匯”就必然讓大家看到自己的責任擔當。一個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要想走得遠,恐怕是一件難事。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花錢買太平的做法,並不限于“雙匯”,也不限于企業。面對危機,如何做到誠實坦白、勇於承擔責任,是一個大課題。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