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衣”騙貸,見證多少造假潛規則

時間:2011-09-08 14:01   來源:工人日報

  一套領導班子,成立了十幾家公司,賬面繁榮假像的背後,是從銀行騙走貸款6億多元。華爾森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謝根榮,憑藉兩件“玉衣”取得銀行信任,從北京建行的5家支行,騙取貸款6.6億余元。不但為之前偽造555份房貸合同獲得的6.6億元的假個人住房貸款做擔保,又獲得5000萬元貸款及4.5億元銀行承兌匯票。謝根榮一審被認定犯貸款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目前此案二審正在進行中。(見9月6日《新京報》)

  謝根榮之所以能詐騙成功,來自古玩收藏界多名國家級專家出具的一份權威鑒定幫了他的大忙。參加這一鑒定的都是文物鑒定界的泰斗級人物,可誰曾想到,這些本應嚴謹求實、一絲不茍的專家們,僅憑“隔著玻璃看了看”就形同兒戲一般地斷定是“漢代的金縷玉衣”,並給出“價值24億元”的離譜估價?而如此離譜估價,不僅專家敢評估,而且銀行竟然也敢相信、不斷放心追加新貸款……

  對此,多數人都覺得離奇,但如果將其放在時下造假“潛規則”橫行氾濫的現實生活再來觀察,就會發現,所有這些其實一點都不離奇。

  文物鑒定的潛規則。今年“3·15”期間,央視曾公開曝光過虛假鑒定文物利益鏈條——1件幾百元買來的假文物,只要肯出鑒定費,鑒定師便可以任意開具文物鑒定證書,轉眼之間,假文物也就成了“價值連城”的藝術品。

  業內人士表示,這種集文物仿製、運輸、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條現在擁有超過10萬從業者,每年收入超過百億元。以此考量,謝根榮憑藉“幾十萬元評估費”,便能得到假“玉衣”24億元的估價,顯然不足為奇,不過是文物造假潛規則之下,一次極為尋常的交易罷了。換言之,24億元的估價,其實並不是真的因為“專家水準有限”或者“看走眼了”,而實在是遵行潛規則行事的結果。

  房地產騙貸的潛規則。在時下的房地產貸款尤其是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中,“造假騙貸”實際上早就是一個無所不在的潛規則。謝根榮最初利用“簽訂虛假《個人住房貸款借款合同》555份,騙取貸款總額6.6億余元”,便是經典案例。

  銀行放貸的潛規則。以假按揭等方式向銀行騙貸,手段其實並不高明,若想甄別真偽更非難事,為何銀行還頻頻上當受騙呢?囿于銀行監控審核制度的不嚴格、尤其是銀行工作人員受自身利益的驅使,在很多時候,即使明知是假按揭騙貸,銀行管理者事實上也奉行一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放任態度,甚至乾脆與開發商沆瀣一氣聯手騙貸。

  一起騙貸案牽出連環的騙局,多種造假潛規則害人不淺,到了好好治理的時候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