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展示學校發的三種顏色的作業本。
近日,棗莊三十九中根據學生成績好壞,為學生分別發放紅黃綠三種顏色的作業本。有家長認為,學校這樣做容易傷害成績差的學生的自尊心。校方稱這是分層次作業,是為幫助學生縮小差距。(《齊魯晚報》11月1日)
從“綠領巾”到“紅校服”,一時間,涉及校園的話題,的確讓人有談“色”色變之感,而在領巾和校服之後,居然連作業本都不能免俗,“三色作業本”在這個當口出現,自然也就相當不合時宜,遭遇圍觀甚至圍攻,也就在所難免了。
不過,假如一見到不同的“顏色”,便下意識的想起歧視,恐怕也多少有些過度敏感。實事求是的說,要把作業本分成三色,還要分別佈置不同層次的作業,學校和教師的工作量其實不是少了,而是多了,投入了更多的心血,卻反而遭來更多的埋怨,對於校方和教師來說,的確也並不公平。不僅如此,既然因材施教幾乎沒有人反對,那麼,三色作業本背後的“分層作業”理念,其實未嘗不是教學創新。
畢竟,同一個人伸出五個指頭來還會有長短,一個班的學生,當然也會有能力和特點上的差異和不同。具體到某一門課,完全可能有部分同學體現出相當的天分,同時也有部分同學毫無興趣,甚或懵懵懂懂,這其實不是學生的錯,而是個性和特長上的差異。而以往不管學生之間的差異,整齊劃一的灌輸知識,不加區分佈置作業的教學方式,難了不行,容易了也不成,只能搞平均或是折中,而這顯然既不利於有天分學生特長的發展,對無興趣學生則是一種痛苦與折磨,與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更是完全背離。相形之下,“分層作業”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差異而有針對性的佈置作業,其實更應看到校方對於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努力踐行。儘管“分層作業”也難免引發了是否傷害“差生”的質疑,但無論如何,相比以往無視學生天分與特長,不加區分的作業佈置法,其進步性無可置疑。
當然,當“三色作業本”再次引發有關教育“歧視”的質疑,的確也值得反思,至少“分層作業”是不是有必要用作業本分色來畫蛇添足,其實值得商榷。某種程度上,既然“分層作業”的副作用也同樣不乏爭議,甚至認為有可能在學生心中投下陰影,那麼,也或多或少說明“分層作業”還有缺陷和需要改進的空間,這一點恐怕也應該承認而不是無視。
事實上,在作業如何分層方面,國內的老師們倒是不妨更多的借鑒國外教師的經驗,在國外,老師佈置作業很少具體的去佈置一道道有著標準答案的作業題,而是佈置一些可以給予學生自由發展空間的小課題,這些課題,學生們不是按部就班就能完成,而是要施展自己的才華,甚至需要自己去查閱資料,開展調研才能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同一個作業題,完全可以適合於不同能力與特長的學生,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完成得週密完美,能力稍弱的學生也可以儘自己所能,盡力而為。這樣的作業佈置方式,既吻合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又不會在學生心中引起歧視感,不失為兩全其美之策。
基於上述視點,“三色作業本”其實無需背“綠領巾”、“紅校服”的黑鍋,相反,“分層作業”理念其實更值得推廣,只不過,“分層”其實本不必“分色”,作業如何“分層”,功夫也還應在“分色”之外。(武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