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制日報報道,近來江蘇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通過在顯著位置樹立廣告牌、發放傳單、媒體投放廣告等一系列的手段擴大銷售,“投入2元撞500萬大運”“花2元給明天買份希望”“2元改變自己的命運”,過度宣傳引來爭議。
與司空見慣的廣告標語相對應的,還有一個個離奇的中獎故事:某人長期堅守一組號碼中了大獎、某人購買夢中數字組合一夜暴富、某人出差在外異地中獎……大獎似乎唾手可得。然而現實生活中,除了一個個黑墨鏡、大口罩的中獎者模糊身影外,公眾無從得知更多。江蘇省體彩中心主任助理蔡泳更是一語道破天機:宣傳中獎故事,是彩票管理條例的規定。彩票管理自說自話,獨家對外發佈的中獎故事無據可考,怎不令人疑竇叢生、顧慮重重?
2004年陜西“寶馬彩票案”,2005年海南體彩舞弊案,2009年深圳福彩巨獎源自軟體工程師木馬篡改事件……這些只是彩票業已經查證辦結的案件,歷次大獎背後未經證實的可疑細節還有許多。除此之外,審計署多次審計出彩票專項資金挪用問題,國家體彩中心也曾多次強調廉政建設與安全管理。令人遺憾的是,與中獎者模糊的身影一樣,公眾很難貼近彩票行業監管一窺究竟。
彩票管理機構一次次以“保護個人隱私”為由,斷然拒絕公佈獲獎資訊。公眾無從知道更多彩票監管內幕,退而求其次追問獲獎者資訊,並企圖以此來求證大獎產生的過程是否真實。時至今日,開獎依然是在封閉的演播間神秘進行,開獎節目本身都不是現場播放,至於鉅額彩票資金的流向,更是成謎。公眾怎能不對大獎本身產生質疑?但面對公開流程與監管的呼聲,一些彩票管理機構連正面回應都未曾有過,至今依然延續著自產自銷、自我監管的運作模式。
發行彩票,將收入投入公益事業,是國際通行的做法。我們將這種方式“拿來”之後,也確實為公益慈善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說實話,買彩票的人中,除了抱有“一夜致富”夢想的彩民外,也有不少人是懷著為公益事業添磚加瓦的美麗願望。正因為如此,彩票業的公信力,極為重要。然而,自賣自誇的銷售方式,自導自演的離奇故事,自說自話的監管體系,再加上去向不明的鉅額彩票資金,這些都透支著彩票業本身的公信力,如果公益之皮不存,彩票之毛又將焉附?
既然是以公益之名發售彩票,銷售所得就是不折不扣的善款,資金分配支出理應公開透明、有據可查,其規範運作關係到整個社會的信任機制。如果公信力遭受重創,恐怕無法避免公眾避而遠之。
公益事業本身不應懼怕“陽光”,只有置身於陽光下,才能健康發展。相比起飽受詬病的“過度宣傳”,彩票事業的當務之急是通過公開透明的監管體系,重建自身公信力。在此之前,任何誇大其詞的宣傳都是一種錯誤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