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印孔子名言”不合適

時間:2012-02-13 09:54   來源:新華網
    近日,江蘇省政協委員陳游標在參加江蘇省兩會小組討論中,建議人民幣改版,在人民幣上印上《道德經》、《弟子規》、《論語》等名篇名句,以弘揚傳統文化。(2月9日 中國廣播網)

    陳游標委員也直言不諱:要在人民幣印孔子名言,即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應該說,陳游標致力於弘揚傳統文化的出發點值得肯定,但選擇人民幣上印孔子名言,也就是在人民幣上“沾孔”,筆者認為很不合適。

    人民幣作為新中國的法定貨幣,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經濟意義。其意義可用兩個字概括:人民。把中國貨幣定名為人民幣是與把中國國有銀行定位人民銀行一樣,彰顯著人民當家作主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早些年,曾有學者出於所謂“與國際接軌”的目的,建議改稱人民幣為中國幣,也沒有被相關機構和公眾接受,理由是很簡單,人民幣有著光榮的傳統,體現著中國社會主義的特徵,公眾喜聞樂見。

    人民幣印上開國領袖毛澤東頭像,這一點也不難理解。其實,美元、英鎊、越南盾等都用著他們國家開國領袖頭像,人民幣印上毛澤東頭像也無可厚非。而建國數十年來,中國公眾對印上毛澤東頭像的人民幣習慣了喜愛了。特別是在歷經數次世界性或地區性的金融危機人民幣屹立不倒,堅挺得很,對世界影響越來越大,更見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光輝前景。

    作為傳統文化一部分的孔子思想固然需要弘揚,但弘揚孔子思想可以有多種途徑。比如,舉辦孔子講座,辦孔子學院,出孔子書刊等等,但不必非要“沾染”人民幣。

    其實,細析人民幣的作用與孔子的思想恐怕就有點不太對路。比如,孔子所說的也是陳游標委員建議中所謂倡導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與人民幣作用不那麼相符。作為價值交換市場流通的貨幣,人民幣與其他貨幣一樣只是一種工具,不宜承載更多貨幣之外的功能。

    因此,把人民幣作為助人為樂的宣傳載體,實在是很勉強。不久前,孔子銅像一度在國家博物館門前出現,立馬引發公眾的熱議評彈。後來,根據民意,“孔子”最終還是進入館中。假若人民幣如陳游標委員建議那樣“沾”上孔子,恐怕也會引發新一波的議論,這對於經濟和社會建設似乎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