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廣大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幾乎所有的餐飲業都有消毒食具。但近日,新快報聯合南方電視臺,對廣州、東莞、中山等地的食具消毒企業進行暗訪調查的結果,卻讓消費者“膽戰心驚”,因為整個消毒過程如同投毒。(2月20目《新快報》)
據報道,這些所謂的食具消毒企業環境骯髒,臭水橫流,當中有貓狗穿行,蟑螂出沒。清洗過程極不規範,清洗液可以是洗衣粉,烘乾機可以是風扇,工人可以赤手便裝,食具可以不入消毒櫃……如此等等。
食具消毒作為近十年才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行業,每個程式要達到什麼標準我們暫且不論,但這些專門進行食具消毒的企業連最起碼的消毒程式都可以形同虛設,那麼我們用“消毒過程如同投毒”來形容就一點也不為過了。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如今,消毒食具遍佈全國各地的各個大酒店及小餐館,且收費標準為兩元每套不等。雖然有“霸王條款”之嫌,但是人們都願意花這個錢。其中,一個簡單的道理是,如果因使用不衛生的食具而感染上甲型肝炎、痢疾、傷寒、結核病,人們更可能會花費更多的錢。因此,消費者使用消毒食具,圖的無非就是一個放心。可現在,多花錢不僅得不到保障,甚至可能因使用消毒食具而致病,這就不能不讓人憤慨。
既然食具消毒行業現行狀況如此混亂,那麼到底有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來制約呢?事實上,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曾聯合下發過《關於加強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監督管理的通知》。但據有關人員透露,“該通知下發後,衛生監督部門沒有了前置審批權,《食品衛生許可證》實際上也失去作用。只要工商部門對這些食具消毒企業的註冊資金、選址等驗收後,就可頒發營業執照了。”筆者也查閱了《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顯而易見,不少食具消毒企業都達不到此標準,可是為什麼這麼多的問題食具還能擺上餐桌,這不得不說是監管的問題了。
衛生安全問題直接關係到公民的健康,消毒食具的衛生除了靠食具消毒企業的自我約束外,更需要相關部門的全力監管。在追究不良企業的法律責任時,也有必要追究相關部門的失職。
只有徹底斬斷“食具消毒”背後的“投毒黑手”,從上至下形成良性的監管、流通空間,衛生安全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