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偉大”詮注的公共價值

時間:2012-04-20 11:25   來源:長江日報

  日前,天津的哥馬志剛拒收了一位盲人乘客的車費,稱“我不偉大,我掙錢比你容易”。當他把這個事告訴下一位乘客後,這位乘客下車時又堅持多付費給他,也稱“我也不偉大,掙錢比您也容易點”。這段“跑車錄”被發到了微博上,感動了很多人,有網友稱,“又開始相信這個世界了”。(4月19日《中國青年報》)

  “這個社會會好嗎?”這是屬於無數人內心的時代叩問。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就是因為人們有著對社會向好的巨大期待。事實上,未來社會也只有更加趨善,人們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這實際上就要求,人與人之間必須在一些生活,一起熱愛,一起互動之中,來不斷改善身邊的小環境,進而推動社會大環境的進步。從這個意義講,這起“跑車錄”,作為這個社會向善的一個重要民間標本,應該輻射出更大的公共價值。

  盲人掙錢不容易,的哥掙錢也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是的哥有一顆幫助盲人的善心。最不容易的則是,這樣善心能夠又打動乘客,把這樣的善意與溫暖繼續傳遞下去。哪怕微茫的光亮,到了晦暗的地帶,都可能擁有足夠溫暖人心的力量。在我看來,這篇感動人心的“跑車錄”,就是一種反向的“多米諾骨牌”,讓一些曾經被推倒的道德良心,一張接著一張相繼又站立起來。

  的哥幫助盲人,乘客幫助的哥,他們的故事感染人,這是一次祛除“互害型社會”不良影響的成功範例。必須承認,當前在一些社會領域,不僅存在強者欺淩弱者的現象,甚至還出現底層互損互毀的不堪情境。曾經關於“彭宇案”、“小悅悅事件”的爭議,也都讓人看到禮崩樂壞人心不古的一面。社會道德文明出現滑坡,當然與一些制度不公的錯誤引導有關,與一些公權力失范行為不良影響有關,與一些無良資本無恥掠奪的傷害有關。但是,在訴求與從制度改革層面進行社會重建的同時,也必須強調道德重建對社會向善的積極意義。

  “你給他這點光亮,讓他起碼感受到這社會不黑。”在幫助盲人之後,的哥老馬這樣說。給別人光亮,也同樣會照亮自己。盲人與的哥,都是掙錢不容易的群體,他們在道德上的自律,其實本身就是社會道德在進行自我的醞釀與積蓄。這種“底層互助”,正是社會力量走向強大的重要生長點。事實上,當下一位乘客自覺接過這樣道德接力棒,就寓示著,社會為公共生活更加美好發揮出巨大的促進作用。

  從這個意義講,從社會底層開始,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向上流動,恰恰為告別“互害型社會”提供了一條自我救濟的路徑。制度可以改變生活,但生活同樣可以引導制度向善,激動制度重建。在我們這個“陌生人社會”特徵更加明顯的今天,每個人對社會的積極貢獻,其實都在改變這個時代。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