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3日是美國傳統母親節,許多人把它當成世界母親節在過,這是一個極大的誤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節慶委員會主任李漢秋說。(5月12日新華社)
專家一說話,讓人真害怕。按照他們的說法,過節事小,失節事大——節日問題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是關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歷史身份認同,國家信仰與民族凝聚力的大問題;國家應當重視建設健康的有民族特色的節日文化,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發揮重要作用……哎呀媽呀,帽子扣得真大,言外之意,這母親節不僅沒有民族特色,還嚴重涉嫌“不健康”,就差呼籲讓掃黃打非辦打掃打掃了。
不就是一個向天下母親表達一份敬意的日子嗎?中國人素來內秀,不善表達,有這麼一個特別的日子提醒你,向母親表達一下你的情感和尊重,這有什麼不好?放到週末,即沒有影響工作,還能刺激一點消費,這有那麼糟糕嗎?掂量來掂量去,實在看不出一定區分個“姓東姓西”“姓資姓社”“姓中姓外”有多大的必要,文化專家們咋就這麼多火氣呢?
中國的母親和美國的母親,都是天下值得尊敬的母親,咱們說“中國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勤勞、堅強、善良、包容的母親”,美國人一定也認為 “美國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勤勞、堅強、善良、包容的母親”,這是沒必要非要比個高下的概念。專家說中華傳統文化認為“百善孝為先”,所以中國人不要過西方人的傳統節日,這從邏輯上就有點高深莫測,難以理解。更重要的是,中國人過現在這個“母親節”,也是自然選擇的過程——大家從情感上需要一個日子錶達對母親的敬意,而這個自稱講究孝道的國度里長時間來並沒有專門的“母親節”,於是大家跟隨歐美潮流從事實上過起這個節,實在有太多的合情合理。
既然大家都習慣於 “五月第二個星期天”,並約定俗成了,是否一定要把國人拉出來,另起個爐灶另定個日子才算好?猶記得5月14日情人節熱熱鬧鬧的時候,咱們的學者就急得焦頭爛額,一再呼籲把七夕節定為中國的情人節,鬧來鬧去,問問現實,國人何去何從,正成為風俗的習慣,以某些文化學者的意志為轉移了嗎?向母親表達敬意這樣的話題,方便、自然就好,何必上綱上線,上升到“丟失中華文化傳統”的高度去?真正丟失的文化的確不少,光靠這種嘴皮子功夫就能“搶回來”嗎;在國際上應該爭一口氣的事情確實很多,但是不是一定要在哪天給爸媽過節上死磕?在向愛人、向父母表達感情這樣的問題上,一定要特立獨行,要有自己的節日,要和別人區分開,到底是有文化自信,還是沒有文化自信;到底是有戰略眼光,還是沒有戰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