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哭窮帖”背後“矯情”的焦慮

時間:2012-05-22 13:20   來源:濟南日報

  各式各樣的“哭窮帖”可以從側面反映年輕人生活的不易,但是在感嘆“謀生不易”的背後,不知道“焦慮”的年輕人有沒有想過,這許多的壓力與期望值過大、欲求不滿有沒有關係?

  近日,一家銀行員工抱怨說,年薪20萬元在北京的生活壓力依然很大,抱怨活在社會最底層,這一說法在網路上引起熱議。其實近年來,在各大門戶網站、論壇、微博上,類似的“哭窮帖”並不鮮見。比如,“月薪1萬才配談戀愛”、“兩房一車才敢結婚”等類似“哭窮帖”都曾激起網民熱議。(綜合近日媒體報道)

  瀏覽那些“哭窮帖”“焦慮帖”,其中不乏“矯情之說”。雖然說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透支著人們的生活成本,但與真正生活在底層的年輕人相比,年薪20萬還“裝苦哭窮”,如此“矯情”不被網民嘲諷炮轟才怪。

  雖說“矯情”,但媒體和輿論似乎還是鍾情于這樣的帖子,並願意為之提供繼續發酵的空間。各式各樣的“哭窮帖”可以從側面反映年輕人生活的不易,但是在感嘆“謀生不易”的背後,不知道“焦慮”的年輕人有沒有想過,這許多的壓力與期望值過大、欲求不滿有沒有關係?

  去年中秋,我旁聽過“理想國”舉辦的一場文化沙龍,當年輕人表達焦慮時,梁文道現身說法,“我到現在沒有房子也沒有車子,舒國治也沒有,我們死了嗎?沒有,我們活得好好的。我們不覺得這是問題。女朋友愛房子車子多於愛你,幹嘛要和她在一起?”梁文道還說,儘管現實不容易,但我們仍然可以有“抗壓力”。

  應當承認當下社會年輕人謀生的不易,但同樣也不能忽視年輕人的“抗壓力”也有所減弱。在這方面,媒體一定程度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猶記得當年“房奴”一詞流行時,媒體開始極盡所能為年輕人總結生活中的各種“奴”:從房奴到車奴,從車奴到卡奴,再從卡奴到孩奴,各種各樣的“奴”悄然上位,“無奴不青年”似乎成了當下社會的真實寫照。

  可是,這些“奴”真的都是現實所迫嗎?非也,很多“奴”還是媒體創造出來的。比如孩奴,有媒體為了“證實”孩奴的存在,熱炒《80後準媽媽怕生子後成“孩奴”患上憂鬱症》的網帖,但另一方面,80後年輕人為何會淪為孩奴的原因卻被選擇性疏忽。

  在“孩奴”心中,嬰幼兒用品絕對要“精細”劃分,喝水和吃飯的勺子要分開,安撫奶嘴也要分成鴨舌形的和拇指形的,寶寶喝水要用溫度計量水溫,喝水杯要用專用的練習杯……堪稱“育霸”式的育兒模式,已經將養育孩子演繹成了一種高消費的奢侈攀比,又怎能不成為“孩奴”?如此這般被“奴”,果真需要被憐憫麼?

  當“焦慮”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禪”時,它未必全部與社會不公有關,它或許與某些媒體對焦慮的放大有關。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壓力,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情緒。“憂傷”不再,“焦慮”卻如影隨形,這或許就是對當下年輕人的真實寫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