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捐款有始也要有終

時間:2012-05-23 10:59   來源:法制日報

  近日,消息稱由香港援助的綿陽紫荊中學被拆改建地產項目。5月21日,綿陽回應稱,紫荊中學原來借用綿陽師範學院設施,綿陽師範搬走後,教學無法正常開展,師生家長迫切要求遷建。綿陽總投資7000萬元,實行異址遷建。總投資中,原民族中學土地及土地構築物資產處置3000萬人民幣(含港方援建400萬港幣),其餘資金由綿陽市政府投入。有報道稱,香港特區政府正在考慮要求收回四川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捐款(5月22日《人民日報》)。

  紫荊民族中學,從名字上看,帶有強烈的香港印記。毫無疑問,這是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社會對“5·12汶川大地震”的愛心結晶。但是,這所充滿著香港地區愛心的學校早已完成了拆除任務,除了名字,我們可能再也不會看到這個凝結著香港人愛心的成果了。雖然未來價值7000萬元的紫荊民族中學將會更加漂亮、更加寬敞,但是這所學校的生命歷程畢竟只有兩年,並且,它還是一座“傷不起”的愛心學校。

  綿陽市政府回應外界質疑,其辯詞主要有以下四個:其一,綿陽拆學校之舉是在徵求師生員工、家長及相關單位的意見後作出的決定,是“師生共識”;其二,原來的校園面積狹小;其三,紫荊民族中學周邊的環境已經用於商業開放,學校教育已經無法正常開展,師生和家長迫切要求遷建;其四,綿陽紫荊中學因為雨情不斷,已經嚴重傾斜,危及人員安全。

  諸上回應理由,個個冠冕堂皇。在筆者看來,拆遷學校縱然可以列舉出一萬個理由,保住這所學校卻只需要回答一兩個問題:既然學校現在出現了這麼多問題,那麼地方政府當初在建學校之時的選址是不是也有問題呢?紫荊民族中學建築壽命之短令人咋舌,並且,將一座價值幾百萬元的建築拆除,建一座更漂亮的校園並非就能撫平愛心受到的傷痛,誰應該為香港的善款負責?到現在為止,最後的面紗終於被揭開——“讓位商業地產”的真實原因也浮出水面。現在看來,紫荊民族中學被遷建的悲劇,放在當下不過是個老套無新意的拆建故事。只是特殊于這個學校的建設資金來源於香港地區的善款罷了。

  紫荊民族中學只是一座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慈善實物結晶,它讓我們知道了愛心的結果只有“始”而沒有“終”。而對於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善款去向,我們卻是無法窺視的。但是,有一點香港特區政府做得很對,關心自己捐出的每一筆錢,一旦發現自己的善款被揮霍或無度利用,則一定要考慮收回。畢竟,即便是香港特區政府的錢花得起,香港地區納稅人的錢和社會愛心也“傷不起”。

  香港特區政府對於善款的認真態度,讓我們為之側目。假如紫荊民族中學的援建者是大陸的一家慈善機構,他們是否還會考慮收回資金?在筆者看來,這種可能性極小,因為我們目前的慈善體制很不透明,所以導致慈善組織不敢去關心善款的去向。如果要追查下去,相信許多慈善組織都經不起調查。香港方面對於善款的認真關注態度,讓我們眼前一亮,值得我們去學習。也只有這樣,才會倒逼我們的慈善組織慢慢實現陽光化、透明化。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