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前夕,一種號稱“故宮督造”的粽子禮盒,又使故宮跌入了輿論質疑的漩渦。
故宮曾經是封建王朝的幾代皇宮,如果現在還真有全國頂尖的禦廚,能做出讓人趨之若鶩的粽子,賣個好價錢也不足為奇。人們不滿的是,這種打著故宮旗號、賣價超過1800元的粽子禮盒並非故宮製造,而是宮外一個所謂的合作企業。聯想到近年來故宮相繼發生的失竊門、會所門、瞞報門、拍賣門、屏風門、封口門等事件,人們不禁對故宮是否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文物管理保護和研究上心生疑慮。
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公眾心目中的分量不言而喻。為何故宮屢次發生令人大跌眼鏡的事件?
故宮對此事的回應稱,生產標有“故宮督造”、價格1880元的粽子的某食品公司,與獲得“故宮督造”授權的另一食品公司為合作關係。但該公司生產的“故宮督造”粽子產品的有關材料未依照合同約定提交故宮博物院備案存檔。有關材料事先未依照合同約定提交故宮備案存檔,當然是企業的責任。可是,十年前,故宮方面與某食品企業簽訂合同,企業開發、研製、製作故宮宮廷系列食品,經故宮確認可使用“故宮督造”字樣,才是真正的問題。作為中國文物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本不應走合作開發宮廷系列食品的旁門左道,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我們也注意到,故宮方面後來意識到此事不妥,試圖依法中止這項合作,卻因木已成舟而難以如願。現在公眾關心的是,故宮能否徹底走出此類錯誤決策的軌道?
文物作為先人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無價之寶。文物保護與研究,需要的是良知和操守,更需要規範嚴格的內部管理。讓故宮回歸文物保護、研究、展示、傳承和交流,是公眾的期待。(記者 黃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