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15日南都全媒體·奧一網聯合廣東省捐贈換書中心、廣東省慈善總會·愛心點對點公益基金共同發起“幸福書單公益行動”,號召各界為西部山區孩子捐款捐書。然而到去年12月15日活動結束後,僅募捐到200多本書和100元捐款,遠未達到7317元的募捐目標。有網友表示,不願捐並非缺乏愛心,而是缺乏對募捐機構的信任。(《工人日報》 1月7日)
這100元募捐款確實太寒磣了,但還有網友嫌捐多了,追問是誰捐了這100元。由對地方慈善總會的不信任發展到對捐款者的惡意攻擊,這表明我國官辦慈善在公眾心目中的公信力已降至冰點。
其實,這次活動的發起方除了廣東省慈善總會,另外兩方都是媒體,由媒體參與發起的慈善活動本不該遭遇這樣的尷尬。而且,它有明確的捐贈方向和對象。應該說,本次活動的效率和公信力是有基本保障的。但事情可能恰恰糟在這裡:活動方打出了廣東省慈善總會的旗號——在郭美美事件導致紅會公信力大幅下降的時期,誰還願捐款給慈善總會呢?官辦慈善落到如今這般悲慘境地,不能怪國人沒善心,實在是因為慈善機構自己太不爭氣,太讓國人失望。論責任,全在官辦慈善機構自身。
就在上述新聞曝光的同時,《新京報》轉發了1月6日晚央視《1+1新聞面對面》節目播出的有關兒慈會的後續消息:知名網路爆料人士周筱稱,兒慈會13個專項基金自成立以來支出一直空白,其中一個名為“少兒健康專項基金”的項目沒有任何直接用於受助人的款物,最大項目支出60萬元是用於宣傳推廣。他通過對比兒慈會2011年度部分銀行流水帳單與兒慈會官網捐款支出,發現了異常現金流動情況。筆者當晚看了這期節目,感覺可用一句話概括:一筆爛賬的兒慈會至今尚無接受監督的誠意,仍在敷衍爆料人和公眾!
將兩則新聞比照著讀,筆者越發覺得“幸福書單公益行動”遭此敗績不是偶然。痛定思痛,官辦慈善機構是到反思和謀求新路的時候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要變就要大變,單靠修修補補是無法重建公眾對慈善的信任度的。鋻於目前官辦慈善機構的一系列弊病,如官員兼任慈善機構領導、行政化色彩濃厚、官僚主義盛行,再加上論資排輩、效率低下、自主性差、不透明、不規矩,甚至有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權力尋租等腐敗行為,有必要對慈善機構進行機構改革,與國外慈善事業的發展趨勢合拍,由政府行為過渡到社會行為,對部分有政府背景的慈善會和公募基金會等實施去行政化、去壟斷化、去暗箱化,還原慈善事業的民間屬性。同時,大力鼓勵發展民間慈善事業,給社會組織鬆綁,降低社會團體申報門檻,放手讓民間慈善力量自由成長和競爭。(王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