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新聞》報道,上海市質監局在對學生服產品進行品質監督抽查中發現,有6批次產品存在品質問題。其中歐霞服裝廠生產的一款校服被檢出染料含致癌物芳香胺,對人有致癌性。
莫說“毒校服”,就平常我們所穿的衣服,指標都合格的有多少?連平常吃的食物都佈滿“陷阱”,遑論穿在身上的衣服?上海“毒校服事件”之所以觸目,一方面因為校服天天穿在稚嫩的學生身上,那些有毒物質可能成為孩子們的“定時炸彈”,令父母們心驚驚;另一方面,這事也不是第一次發生,這家校服生產廠已經連續3年位於不合格名單中。
一家屢上“黑榜”的企業,居然還能繼續為學校提供校服,出人意料。這說明,一些人不是不知道“毒校服”的存在,而是根本不把它當一回事,每每等到事情被媒體曝光、公眾關注之後,才重視一陣子。個別涉毒企業,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產品有問題,而是死豬不怕開水燙,只要有人採購,就肆無忌憚地生產。
今次上海“毒校服事件”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皆因“毒校服”現象絕非上海特有,其他地方(尤其是中小城市、農村、山區)只會更加嚴重。事實上,過往就有不少地方在類似專項檢查中,都曾查出過“毒校服”。一些人只顧自己發財,根本不顧學生仔的死活。
青少年處於成長期,器官發育未成熟,生理機能比較脆弱,本應享受最安全的產品,保障他們健康成長,現實並非如此,有時甚至反過來,他們使用的產品往往是安全系數不高的產品。校服屬於集中生產、定時採購的大宗商品,品質檢驗、控制應該不太難,只要產品監督部門下點工夫,校服品質是可以管好的,至少保證產品合格不會太難。關鍵在於,監管部門想不想管,有沒有下工夫去管,如果查出上了“黑榜”的生產廠家都可以繼續生產,這種監管就很難說得上有效。
由校服採購說開來,學校是否應該強迫學生統一採購、使用校服,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議題。按照《義務教育法》和教育部相關規定,中小學是不得要求學生統一購買校服、臥具的。這應該是大趨勢,即使個別學校為了教學目的要求統一校服,也要想想辦法,首先保障校服的品質,不能為了利益犧牲孩子的健康。(連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