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海航執飛寧波至北京的兩次航班均“被迫”延誤,本應後起飛的航班卻因一位“重量級領導”的登機而未按“先來後到”的原則提前起飛了。遭遇航班延誤的網友憤而將當天經過公佈在網路論壇上,稱寧波機場讓領導先“飛”,直指遭遇“領導特權”。(《新華網》5月13日)
在“特權”已經成為一張時代臉譜時,我們便不難在形形色色的事件中看到它穿梭的身影。從天上到地下,從食物到出行,“特權”都用自己無處不在的影響力開闢了一方方疆域。正是因為“特權”,所以既定的規則與秩序倣若不存,他人的權利也如無物。
如果“特權”通行之路日益寬廣,那麼,相對應的必是其他權利的通道日益逼仄。曾經發生在1994年的克拉瑪依大火中的“讓領導先走”,以323條生命為代價鋪就了“特權”優先撤退的血淚之路,其中有280多名是未成年的孩子。在生命與秩序之間,這樣的對比實在攜帶了太多的沉重與恐怖,而事實上,在寧波的“領導先飛”事件中,我們需要弄清楚的是,“特權”固然帶有特定的傲慢,但在“特權”一馬當先、暢通無阻的狀態下,是誰在為它開疆拓土,打造通達之途?
1993年,當時的國家民航總局下發了《關於重要旅客乘坐民航班機運輸服務工作的規定》。在關於“要客”的一系列服務規定中,民航局規定,要客訂座、購票,應該優先保證。同時據航空界人士表示,每個航空公司的內部系統都有一個長長的要客名單。按照《規定》,如果訂票者的身份是省、部級(含副職)以上官員,軍隊在職正軍職少將以上軍官,公使、大使級別外交官這樣的重要客人,系統就會提醒:要客來了。這些“要客”不僅有專人協助辦理登機手續、行李托運等雜事,還會有機場服務人員記錄下其飲食習慣及愛好,並一一登記在冊,服務極其細緻化。甚至有的“要客”還享有航空公司高層親自迎送或親自為其駕駛飛機的特殊待遇。
內容細緻、規格高端的“要客”服務凸顯了“特權”在這其中的恣意悠遊之態,而寧波這一次的領導“先飛”事件又為“要客”服務增添了新的內涵。個體的分量原本微不足道,但如果在這個個體之上加上“特權”,那麼,他便足以以一當十,有領導乘坐的飛機可以先行起飛便證明了這一點。
“特權”之特,不是哪一個個體自己賦予自身的,而是在相應的制度土壤下產生的畸形生態和連鎖反應。先有培育“特權”的特殊制度,再有扶植“特權”成長和蓬勃的多方維護舉動,這其中,談不上誰的過錯更大,只能說,制度的驕縱與行動的諂媚為“特權”開闢了一條又一條無阻的航線。而相輔相成地,這些“特權”航線的開闢又進一步助長了“特權”自身的膨脹。
其實,“特權”思想盛行的當下,又何止是天空中劃出了一道特辟之線路?近日被媒體披露的一些機構所特有的“特供基地”,也一樣為“特權”的內涵作出了注解。而在“特權”暴走之下,普通民眾失去的不僅僅是時間等待的平等、秩序遵守的正常,更多的是欲求公平正義的希望被破滅,規則的無常化,還有“特權”思維根植于社會後所引發的危險思維,即,要麼對“特權”無限迷戀與追逐,要麼對“特權”者產生暴戾的仇恨與反抗。(清風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