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投入“不明顯”或緣于三公消費“太明顯”

時間:2011-10-18 09:51   來源:四川新聞網

  針對“我國財政收入很高,但為何市民感覺並不明顯”質疑,財政部辦公廳日前表示,我國財政收支總量較大,但每人平均財政收入和支出水準卻很低。排名在世界百名之後,僅為美國、德國、英國等的8%左右。(《新京報》10月16日)

  “明顯”還是“不明顯”,其實更多不過是出於主觀感受的表述。“明顯”與“不明顯”之間究竟界限何在,作出論斷的當事人很多時候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即便是都用了“明顯”一詞,但不同人口中的“明顯”,其程度恐怕也有相當的差別,究竟有多麼的“明顯”,也並不能僅從這個詞的發音中聽出量化的結論。不僅如此,主觀感受上的“明顯”與否,其實也與當事人的感知能力有關,假如感知力本身比較遲鈍,即便的確很明顯,也未必就能有“明顯”的感受。可見,“明顯”二字其實主觀行太強,自然也就很難被作為客觀的依據,更不能太當回事兒。

  具體到“財政收入很高,民生投入並不明顯”而言,這裡面的“不明顯”,會不會也有感覺遲鈍的成分,又有多少與客觀實際相偏離的主觀成分,也的確需要被打上個問號。從這個角度來看,究竟“明顯”還是“不明顯”,與其糾結于詞彙的表述,還真不如拿數據來說話。相形之下,財政部對於“民聲投入不明顯”的質疑,通過具體的數據以及比較法來釋疑,的確有望從主觀回歸客觀。

  按照財政部的解釋,雖然財政收支的絕對規模已經較大,財政用於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也大幅度增加,但收支總量較大,仍然經不起人口這個巨大分母的平均,按照每人平均財政收入來算,我國財政收支不僅遠低於主要發達國家,世界排名也處於百位之後,具體到數額上,2010年美國、日本、德國等每人平均財政收入水準均在14000美元以上,而我國每人平均財政收入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166美元,僅為上述國家每人平均財政收入的8%左右。差距如此明顯,感受上“不明顯”,似乎也當在預料之中。

  不過,僅僅從財政收支的數據差別上對“不明顯”做出釋疑,恐怕還不能全部解開謎團,畢竟,不同國家之間財政收支的對比,其實並不能僅比絕對數額,而同樣要看平均收入水準以及購買力。而假如計入這些因素,僅為發達國家每人平均財政收入的8%,其實並不算少,假如這些收入能夠有效的開支,並用於“刀刃”上的話,民生投入的效率與效益,也並不該遜於上述發達國家。

  事實上,相比“民生投入不明顯”,財政在“三公消費”上的開支,卻相當明顯。近日曾有一位公民拍攝的一組全國各地政府大樓的照片,財政在這方面投入的效果已經明顯得“有照為證”了,除了豪華政府大樓,公款喝茅臺,公款出國考察,甚至動輒數千億的公車費用,更是從來沒有縮手縮腳過。與財政公費開支的出手闊綽相比,民生投入無疑更加的不明顯,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了。至於所謂財政開支三分之二投入民生,究竟一路上有多少跑冒滴漏,又要經歷多少層的雁過拔毛,也同樣飽受質疑。

  基於上述視點,財政蛋糕總共就那麼大,用於“三公消費”的明顯一點,用於“民生投入”的必然就會不明顯一點,二者必然是互斥的關係。假如“三公消費”時從不差錢,一談到“民生投入”便總是哭窮,與其說是出於客觀,毋寧說是更多反映出“官生”優先,“民生”靠後的優先級次序,或許這也才是“民生投入不明顯”背後的真問題。(武潔)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