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微博”群,要速度更要“溫度”

時間:2011-12-08 14:1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本月下旬,包括15個區縣和中關村管委會在內的20余個政府部門有望開通微博,使得北京市全部16區縣在微博上“聚齊”,形成可以相互關聯的微博群。北京市政府新聞辦主任王惠透露,將組建專門團隊經營微博,同時還將建立微博人員考核機制,從發佈資訊的條數、互動性等方面考核“官微”,以適應政務微博的發展大勢和社會公眾的期待。(12月6日《北京日報》)

  種種跡象表明,政務微博正在從零敲碎打、各自為戰,開始轉型為團隊化、專門化、標準化運營,“集團作戰”。從11月17日“北京發佈”上線,到現在區縣集群呈現,組建專門團隊經營;從“北京發佈”上線,到上海發佈等一系列賬號陸續登陸,“政務微博”的成長,的確堪稱“微博速度”。民眾對此熱情高漲,給予很多期待,據6日中國網報道,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的政務微博遭到網友的熱情圍觀,大家通過對比,搜尋問題,提出大量建議。

  就形式而言,電子政務,或許真的跑步進入了微博時代。但形式的進步,不能代替內容的進步;平臺的搭建速度,還不足以和服務水準的提升速度直接畫上等號。回看政府與民眾交流的“工具”:最初通過寫信,設立市長信箱;後來有了電話,大家對市長熱線激動過;後來有了電子郵箱,大家對電子速度激動過;後來有了論壇,大家對發帖互動激動過;後來有了即時性的政務互動平臺,大家又對隨時留言激動過……捫心自問,技術的改進,真的帶來了民眾與政府部門的“無障礙”溝通嗎?姑且不說堵門陳情屢見不鮮,單就是動輒“沒工夫跟你閒扯”之類的回帖,就把人雷得無言以對。所以,當政府開始劃撥專門人員、通過專門經費保障微博運作之時,人們更加關注的是:這些新形式、新手段到底能給老百姓帶來什麼實實在在的好處?

  有速度還要有溫度。據新浪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1月初,通過新浪微博認證的各領域政府機構及官員微博已經超過18500家,其中政府機構微博9960家,個人官員微博8628個,覆蓋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特別行政區。也就是說,平臺早就建起來了,遺憾的是,清華大學研究發現,八成又“聾”又“啞”,自言自語。有的雷語不斷,有的脾氣火爆,對待批評意見動輒火冒三丈,有的數日沒反應,還有一些貌似活躍,又是推薦菜譜,又是發佈“淘寶體”或“凡客體”的公告,會“賣萌”、夠幽默,但通過微博真正與網友互動的並不多,聽取網友意見、接受網友投訴的更少。

  以這次被高度讚揚的“北京發佈”為例,網民也發現了不足之處,有時一天沒有微博更新,有的資訊沒有實際內容,遠遠不能滿足饑渴感。從網民的反應來看,大家的要求目前還是很低的:只要能夠及時響應、說話客氣一點、發佈主動一點、內容服務性強一點,都會給予高度評價,甚至一條“大風降溫出門注意加衣保暖”的提醒,就能得到讚聲一片。由此可見,在實現微博速度之後,大家先要看到一些微博溫度——消除和民眾的距離感,不是為了微博而微博,而是為了服務而微博。

  民眾有熱情,政府有積極性,這事兒沒理由做不好。我們期待速度之後,是溫度的提升,真正拉近和民眾的距離。在政府部門服務和民眾需求之間,掃清一切門檻,實現“零距離”對接。要做到這一點,恐怕就不僅僅是內部考核微博人員的機制了,更需要建立渠道,讓網民參與考核政務微博的運作品質。唯有如此,有速度的微博之上,我們才能感受到更多的溫度,才能期待中國電子政務的進步程度:有形式、有內涵、有品質。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