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的消息稱,哈爾濱市工商局正在和電信壟斷企業“掰腕子”,力圖至少在該市範圍內取消電信壟斷企業的“霸王”行規。
最近,哈爾濱市工商局啟動了“叫停電信收費不合法規則”行動,對哈爾濱市電信企業的電話計費標準、固定電話基礎費等電信服務中涉嫌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進行集中整治。據說,在哈爾濱市,包括固定電話基礎費等侵害消費者利益的現行收費方式有望被叫停。
整治電信服務行業以及其他壟斷行業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按說是工商部門的“正差”。以往由消費者權益組織與壟斷企業“單打獨鬥”,效果不是一點沒有,但十分有限。這也難怪,一方是“半官半民”的消費者權益組織,另一方是國有大型行業性壟斷企業,兩者“身段”本就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如果壟斷企業“良心發現”,那麼,消費者權益組織“貌似”可以取得一點勝利;如果壟斷企業懶得搭理維權組織,那麼,消費者維權組織的“細胳膊”就絲毫撼動不了壟斷企業的“大粗腿”。
就像哈爾濱市工商局要整治的電信企業“霸王”行規,消費者權益組織早已挑戰多時,但進展有限。不僅如此,消費者維權組織的挑戰,倒成了電信壟斷企業把“霸王”行規合理化的“陣痛”。
迄今為止,電信壟斷企業對消費者的“讓步”十分有限,而且所謂“讓步”還是權力機構過問下的不得已之舉。早些年,每逢“兩會”,尚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過問電話計費標準等問題。“過問”的結果,是政府相關部門把壓力轉至由其任免負責人的國有電信壟斷企業,再由壟斷企業對“權力”做出“回應”,由此平息來自權力機構的詰問。
當然,權力機構對電話計費標準、固定電話基礎費“見怪不怪”的“默許”,也是電信壟斷企業有“針對性”地“改進”服務的結果。媒體曾曝光過,有的地方的電信壟斷企業針對某些權力機關開展了某些“特殊服務”,比如為某些特定電話號碼攔截垃圾短信和提供更優惠價格的服務等。就這樣,取消不合理的電話計費標準和固定電話基礎費,就成了消費者的“非分之想”。
現在,哈爾濱市工商局率先對其轄下的電信壟斷企業“開刀”,有理、有據、依法、依規地改變即使通話幾秒鐘也要1分鐘收費的現行計費方式;制止電信壟斷企業向消費者額外收取固話基礎費這種明顯違背民事活動和市場交易基本原則的“霸王”行為,實是國家行政機關的履責之舉。其他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理應跟進哈爾濱市工商局所為,切實履行起工商權力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