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認為加班工資不是國務院規定的免稅津貼,需要繳納個稅的解答經媒體報道後,成為網路熱點,引起網民的廣泛熱議。同“月餅徵稅”是否合理一樣,網民對“加班稅”表現出質疑和爭議,有網友評論時追問個稅徵收能否有點“人情味”。比如《東南商報》評論認為:加班費繳納個稅儘管“合法”,但在實際操作中還需要富有“人情味”的裁量與執行。《廣州日報》社評也提出了“‘加班稅’追問個稅人性化之失”的疑問。
筆者理解網民在這一問題上的擔憂和質疑,畢竟,徵稅是對居民私有資產的無償剝奪,誰願意將自己的私有資產輕易拱手相讓呢?特別是犧牲休息日得到的加班工資補貼。但是,徵稅該堅持的原則一定要堅持,比如法制原則。網友和媒體切不能呼籲徵稅執行機關(稅務總局是國家的執行管理機關)在實際徵稅中出現所謂的“人情味”,以“酌情徵稅”而害了稅收法制原則。對“加班稅”,更應該從稅收立法和解釋角度,通過媒體輿論籲請“有權機關”做出正確解釋,而不是呼籲徵稅機關“手下留情”。
首先,依法治稅是稅收工作的靈魂。任何徵稅活動都應在法制的框架內運轉,都應該按照稅收法律規定的程式和原則課稅。但目前我國的現實情況是,很多稅收實體法從立法源頭上就沒有達到稅收法制的要求。比如開徵的16種單行實體法,只有《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和《車船稅法》是稅收法律,其他的都是國務院暫行條例,有的甚至暫行29年,比如目前我國第一大稅種增值稅。根據《憲法》和《立法法》規定,涉及對非國有資產的徵收必須由全國人大立法。暫行條例徵稅不僅讓稅收法制原則大打折扣,而且造成國家的徵稅權力沒有受到限制和制約,稅收大幅度增長。2011年22.6%且明顯高於GDP(9.6%)的稅收增幅就是明顯的例子。因此,從根本上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就是加強和深化稅收法制原則,確保所有的徵稅活動都在法律的框架內行使,徵稅權力受到約束。
其次,“加班稅”是否徵收,事關稅收法律解釋,這是立法層面的問題。我們知道,稅收立法並不能窮盡所有經濟生活現象。比如“加班稅”,在《個人所得稅》立法和修訂的時候並沒有出現和注意到這一問題,因此沒有進行規定。但當稅收徵管實踐遇到這一新問題時,稅收立法部門就應該及時進行專門解釋。特別是對於加班工資是否屬於國務院的“特別規定”,雖然不涉及稅收基本法律要素的變動,但由於牽扯《勞動法》等重要法律執行,因此國務院或者相關職能部門應該做出準確解釋。這點,“房產加名稅”由徵收到免征的解釋是很好的先例。
最後,從收入性質來說,加班補助收入與具有國務院“特別規定”所列收入具有相似性,因此大家容易產生爭議。當然,目前國家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以“問答”形式作出的回應,它並不具有解釋權屬性,目前還不能作為徵稅的依據。同時,即使是國家稅務總局解釋,也是以總局名義作出,而不是內設機構。因此“加班稅”徵不徵,目前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的解答並不能一錘定音。當然,“加班稅”熱點問題是從2月21日出現的,所以,“有權機關”還沒做出解釋和回應也情有可原。對此,我們要有耐心等待,以理性心態籲請和期待。(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