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化地位和作用認識的新高度

時間:2012-04-16 09:05   來源:人民網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之所以提出這一宏偉目標,是因為當今時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就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四個越來越成為”的論斷,精闢而深刻,標誌著我們黨對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維繫民族的精神紐帶。正是由於共同的文化,一個民族才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每個民族成員的思想、意識、性格、情感和行為之中,具有物質力量難以匹敵的穿透力和持久力。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打不散、壓不垮,就在於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文化也是民族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創造不是空中樓閣,需要有堅實的文化根基,是在深厚的文化積累中孕育、在不斷的文化交流中實現的。文化為創造提供土壤和環境,提供勇氣和精神,提供力量和滋養。很難想像,一個文化荒蕪、愚昧落後的民族會有令人矚目的創造。

  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綜合國力包括經濟、科技、軍事等硬實力,也包括文化等軟實力。當今時代,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中佔有愈來愈重要的地位,文化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如果我們還以為文化不過是唱歌跳舞、詩詞文章,不過是藝術家、文學家等的“雕蟲小技”,那就太膚淺了。事實上,文化不僅構成綜合國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促進綜合國力,是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力量。文化軟實力可以產生乘數效應,成倍地擴充和放大硬實力,使綜合國力變得更強大。

  文化“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當今時代,經濟文化化、文化經濟化、經濟文化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文化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推動國家和地區經濟起飛的強大驅動力。當代經濟的發展不再是依靠高投入、高能耗來維持和推動,而是借助知識、文化的力量。特別是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支柱性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化還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社會秩序的建立,必須有核心價值體系和相應的文化環境來支撐;社會和諧的實現,文化所蘊涵的精神、理念、價值觀起著關鍵性作用;人民生活的改善,文化是重要內容和條件。可以這樣說,人類社會發展因文化而生動,因文化而精彩,因文化而持久。

  “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既要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要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日趨旺盛和活躍,求知、求樂、求美成為普遍願望和追求。人民群眾熱切希望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享有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生活。應當看到,雖然目前我國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經大為改善,但高品位、高品質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還不夠,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不小距離。這就要求我們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努力提供更加優質、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