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軍旗上的那顆星

時間:2012-08-01 10:19   來源:人民日報

  軍魂所在,就是血脈所在,信念所在,力量所在,也是宗旨所在

  85年前南昌城頭一聲槍響劃破夜空,將一支嶄新的軍隊推上了歷史舞臺。雖然,南昌起義的軍人們還穿著舊軍隊的軍裝,打著舊軍隊的旗幟,但在戰爭的洗禮中,他們逐漸打磨出自己全新的特質: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鐵錘。

  歷史風雲變幻,軍旗跟隨黨旗飄,從“紅旗躍過汀江”到“風展紅旗如畫”,從“紅旗漫卷西風”到“壁上紅旗飄落照”,從“紅旗捲起農奴戟”到“妙香山上戰旗妍”,黨旗指向哪,人民子弟兵就衝向哪,戰鬥在哪。也正因為如此,新中國成立前夕,在重新設計我軍軍旗時,毛澤東提出,軍旗上要有五角星,象徵著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帶來了我國歷史上軍事制度的重大創新,使軍權第一次真正掌握在人民手中,從舊社會走來的軍人們由此獲得新生。羅榮桓元帥在回憶三灣改編時說,如果不是這樣,紅軍即使不被強大的敵人消滅,也只能變成流寇。由於確立了黨領導軍隊的根本原則和一系列制度措施,一個支部一個堡壘,一個黨員一面旗幟,千萬座堡壘、千萬面旗幟,把軍心凝聚在黨旗下。只有經過這樣的歷史性改造,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才會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以正義之師、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嶄新形象行進在時代征程中。

  慶祝建軍35週年時,朱德曾賦詩:建軍總原則,黨的領導尊;非軍指揮黨,惟黨指揮軍。有軍必有旗,有旗須有魂。人民軍隊鑄就的軍魂,就是堅持黨的絕對領導。這是我軍最大的政治優勢,也是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硝煙瀰漫,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改革發展,迭經考驗而不變色,根本原因就在於堅持黨指揮槍。對於這點,即便是西方的軍事家也洞若觀火,有人概括了幾條:一是它有一個穩定的機制;二是部隊忠於人民;三是有黨的堅強領導軍隊就不會變質;四是緊急情況下能保障效率。

  軍魂所在,就是血脈所在,信念所在,力量所在,是人們理解這支軍隊的關鍵所在。為什麼賀龍、葉挺、朱德能夠拋棄高官厚祿,冒著掉腦袋的危險發動南昌起義?為什麼張國燾叛逃時,連一名警衛員也帶不走?為什麼長征中紅軍“鐵流兩萬五千里,直向著一個堅定的方向”?為什麼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後,某部隊組織救援突擊隊,當喊“是獨生子女的舉手”時,沒有一人舉手,當喊“是共產黨員的舉手”時,官兵們卻齊刷刷地舉起了手?

  軍魂所在,也是宗旨所在。正是因為有“聽黨指揮”作為根本保證,與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政治理念高度一致,人民軍隊“服務人民”的現實行動才有了方向與動力。從戰爭年代浴血奮戰為人民打天下,到和平年代奮勇爭先為建設出大力,再到危難時刻奮不顧身搶險救災,為人民服務始終是我軍不變的宗旨,一支永遠為人民利益而奮鬥的軍隊也得以在小米飯滋養下、獨輪小車推動下、十幾億中國人民支援下發展壯大。

  “金星閃耀在軍旗上,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從歷史走向未來,人民軍隊忠誠于黨的基因永相傳,服務人民的本色永不變,英勇善戰的勝利篇章將更加精彩。(辛士紅)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