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建立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方面,上海應當率先實踐。這是對上海從制度上推進誠信價值取向實踐的自我加壓。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在“誠信”二字上也要“率先”。
人無信不立,家無信不睦,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寧。誠信,對個人、企業、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古而今,誠信就是中華民族重要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誠信倫理早就滲透于中國古代商人的經營活動中,誠實不欺、重信守諾是公認的商業道德。
上海是中國最早接受近現代工商業文明熏陶的城市。彼時,沒有機制約束,談不上法律規定,但“誠信”二字在商界的有識之士中是深入骨髓的:“誠迎天下客,信聚四海賓”,成為大多數有德商人的經營理念;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更是一道被奉為圭臬的商業律條。那時,儘管商界江湖絕不乏雞鳴狗盜之徒,但也涌現了一批 “以誠信為本”的商界領軍人物:以誠信起家、被譽為“五金大王”的葉澄衷,做事先做人、被讚“上海道臺一顆印,不及葆三一封信”的朱葆三……誠信是立身之本,也是經商之本,這一點,對走正道的商界人士來說,早已融進上海的商業精神,潛移默化、影響至今。
如今,上海作為中國市場經濟的先行先發地區,誠信和信用建設已然成為一種天然的內在需求。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信用是建立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保證,也是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增長的必要條件。上海要實現經濟轉型、創新發展,就必須在社會信用體系上面,下大力氣、攻堅克難。誠信,作為我們積極倡導的體現城市靈魂的價值取向之一,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坦誠不虛假,二是守信不違約。前者指的是個人品質,後者可歸為商業道德範疇。這也再次表明,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對我們這座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眾所週知,要實現上海新一輪的經濟轉型,要為增長尋找新的動力,現代服務經濟必將唱主角。而誠信,正是現代服務業的核心競爭力。因為以專業化、分工化、外包化為基礎的現代服務經濟,其有序有效的運作,必須依賴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之間構建牢固的誠信關係。所以從本質上講,向服務經濟轉型本身就是向信用經濟轉型。尤其在耳熟能詳的“四個中心”中,金融、航運、貿易這三者本就屬於高端服務業。因此,率先建立起社會信用體系,無疑是為上海早日建成“四個中心”保駕護航。
誠信,是城市興盛的重要基石,更是上海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們相信,誠信建設“率先”了,上海實現創新和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也就更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