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擴容應改變管理費徵收模式

時間:2012-12-27 13:31   來源:新京報

  對於公募基金管理費的改制方向,應該立足於讓基金公司和投資者利益保持一致。監管部門應該鼓勵更多基金公司去停收管理費,甚至是返還管理費收益。

  “銀行係”基金隊伍擴容開始進一步加速。近日,經國務院批准,有關部門擬再次擴大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範圍。此外,證監會近期還在研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有關工作,積極推動基金產品審核制度改革,鼓勵更多資金投資資本市場。

  國內公募基金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頗具市場規模和影響力,但是基金體制創新卻並未同步推進,甚至已經落後於市場表現。核心問題就在於,基金公司無法實現與投資者的利益共進退。在牛市中基金公司只能保障基本盈利回報,而在熊市中,基金公司依靠管理費模式保障了自己收益,卻罔顧投資人的巨大損失。有統計數據顯示,近三年來發行的股票型基金約70%虧損,虧損總額達334億元。與之形成對比的則是,基金公司卻在三年熊市中收走了78億元的管理費。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行業內部其實並非鐵板一塊,打破既有固定管理費制度的嘗試儘管很少,但不乏先例。

  比如在,2004年債券市場低迷期間,國泰基金公司曾經因國泰金龍債券基金累計凈值跌破面值而停收管理費,開創了國內暫停徵收管理費的先河。在2008年6月博時價值增長基金因為單位凈值低於其約定的價值增長線4.57%,宣佈暫停收取管理費。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對於基金公司內部主動修訂管理費模式的做法,一直以來有關部門卻並未對這些改進給出過鼓勵和宣傳,更奢談給出硬性的制度要求。或許也正因此,本輪市場調整至今,尚未聽到有基金公司主動暫停徵收管理費的消息。

  事實上,對於公募基金管理費的改制方向,應該立足於讓基金公司和投資者利益保持一致。監管部門應該鼓勵更多基金公司去停收管理費,甚至是返還管理費收益。其實從長期看,如果修訂徵收管理費的收入模式,令基金公司的經濟利益在很大比例上與產品單位凈值掛鉤,那麼將會激勵這些機構投資者進行價值投資,並產生對廣大散戶投資者的本金保值與升值負責的動力。當然,制度鼓勵之後,輔之以市場競爭的進一步提升,最終讓有行業影響力的“黑天鵝”涌現出來,基金行業鐵板一塊的管理費徵收模式被打破才值得期待。

  有鋻於此,每次聽到基金行業擴容的消息,我們都不妨追問一下,這樣的擴容能夠打破管理費徵收模式嗎?何時能夠真正實現投資者和基金公司利益的一致化?如果這些問題無法得到真正解決,基金擴容還有何市場意義可言。(馬紅漫 學者)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