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間三個“易燃點”:貿易協定、能源和臺灣問題

時間:2007-02-01 10:02   來源:

  菲律賓《布拉拉》線上週刊日前發表文章指出,儘管中日經濟聯繫緊密,雙邊貿易額近5年來翻了一番,但兩國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中日之間存在的“易燃點”至少涉及地區自由貿易協定、石油能源以及臺灣等議題。 

 

  據《環球時報》翻譯該報導,中國大陸是第一個與東盟10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雙方在2002年同意建立一個擁有18億消費者、經濟總規模逾2萬億美元的自由貿易區。目前,中國大陸與東盟的貿易額每年增長近40%,預計2008年雙邊貿易額將達到一年2000億美元的規模。東南亞國家領導人日漸頻繁地談到中國的崛起給該地區帶來了歷史性的經濟機遇,而不是安全威脅。與此同時,日本開始加快步伐推進與地區貿易夥伴的自由貿易談判。日本首先於2002年與新加坡簽署自由貿易協定;2005年和2006年分別與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此外,日本正與韓國和印尼展開自由貿易談判。

 

  中日圍繞自由貿易協定展開的較量表明,在東亞,尤其是作為日美傳統的市場和投資所在地的東南亞地區,兩國之間的經濟競爭愈演愈烈。

 

中國和日本都是石油消費大國,高度依賴石油進口。兩國之間許多有爭議的問題都與對石油的需求有關。中日都在就東西伯利亞輸油管的修建而積極遊說俄羅斯。兩國圍繞能源展開的競爭不局限于東海,還擴散到了中亞和中東。

 

文章指出,橫亙在中日之間的第三個敏感因素是臺灣問題。在中日之間不斷升級的競爭關係中,臺灣問題起著火上澆油的作用,並可能造成軍事影響。

 

臺灣問題在中日關係中扮演戰略性角色事出有因。臺灣是中國藍水海軍從南面通向日本的關鍵門戶。一旦發生軍事衝突,如果中國潛艇試圖攻擊日本,從臺灣到菲律賓的海域就起著關鍵作用。不久前的一份日本白皮書分析了這種“中國威脅”,《美日安保條約》對此也有所涉及。對日本來說,失去臺灣意味著中國潛艇可從南面進入日本海域,從而從南中國海對日本構成包圍之勢。因而,對於日本來說,臺灣是防守中國的天然屏障,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此外,臺灣是包括日本、韓國、菲律賓和澳大利亞在內的美國戰略安全保護傘的重要一環。日本謀求以此制約正在崛起的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將此舉視為對其戰略利益的威脅。臺灣和日本對美國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的支援也加深了中國大陸的擔憂。

 

文章分析,此外,臺灣的“獨立勢力”與日本的“軍國主義右翼分子”相互勾結。不過,明顯改變中日關係的是日美20052月作出的一項聲明。該聲明稱日美在臺灣問題上擁有共同的安全考慮。這表明東京願意對抗中國大陸在該地區日益增強的實力,也凸顯臺灣在中日競爭中的決定性作用。

 

(驛雨冰)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