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來國際間有不少大新聞,從普京擇定明年俄羅斯總統改選“團結俄羅斯黨”候選人,到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伕辭卸軍職並解除緊急狀態,都足以影響世局。但對臺灣而言,仍以美國在臺協會(AIT)理事主席薄瑞光(Raymond F. Burghardt)訪台,強烈表示美國反對“入聯公投”的立場,最為重要。
10日下午,陳水扁在“總統府”接見薄瑞光與隨行的國務院“臺灣協調處”(“府”方新聞稿譯法)處長史伯明(Douglas Spelman)和楊蘇棣等人;黃志芳、林佳龍陪見。此後幾天,各報與電視臺紛紛討論這場會晤的意義,人言言殊。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拿雙方對外發表的原文來解讀,以免誤入歧途。
臺灣《中國時報》發表專欄文章說,“總統府”當晚發佈長達4頁的新聞稿,先給美國戴上頂高帽子,把臺灣解除戒嚴、“美麗島”事件從輕判決,都歸功於“美國政府、國會及人民的關切與支援”。陳水扁說他7年前“提出‘四不一沒有’的信諾,是臺灣負責任的表現。”但如仔細比對上下文,新聞稿到第3頁時“一沒有”就消失無蹤了,只剩下重申“過去8年來向美國政府、布希總統所作的‘四不’承諾,絕對不會有任何改變,這點還請美方能夠放心。”然後含糊地引述薄瑞光答詞中,對扁有利的部份。
美國在臺協會當然不便直接與“總統府”新聞稿唱對臺,卻在薄瑞光離臺前,11日舉行記者會,先宣讀準備好的聲明,再答覆中外記者提問。
薄瑞光強調,美國依據美、中三個公報與“臺灣關係法”制定的“一個中國政策”,歷經30年來共7位總統,證明有效,現在更不會改變。而美國認為“入聯公投”“毫無必要地威脅到臺海穩定與臺灣的安全”,因此美國“反對所有看來故意要想單方面改變臺灣現狀,或違反陳‘總統’過去對國際社會所作承諾的任何舉動。”
這段話語氣之重,超越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柯慶生(Thomas J. Christenson)或副國務卿尼格羅龐提(John Negroponte)兩人的發言。或許為緩和衝擊,薄瑞光接著表示瞭解臺灣需要國際活動的空間,再次重申美國支援臺灣加入非以主權國家為入會條件的國際組織。
文章說,到底是經驗豐富的職業外交官,歷任處長、大使等職務的薄瑞光對扁力推“公投”,要想綁住謝長廷手腳的意圖,洞若觀火。他明白指出,臺灣報紙評估近幾月來美國對“公投”意見的用意,在於讓下任“總統”可以放手做事,是“正確的觀察”。他強調美國在馬英九與謝長廷之間並無偏頗之心,兩人隨便哪位勝選,俱所歡迎。
畫龍點睛,薄瑞光說美國所有對臺評論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新總統”“應有自主全權”(he deserves to be his own man),“他不該被別人現在發言,或現在採取的行動所局限。”(he shouldn’t be boxed in by statements that people make now, or actions that they take now.)
文章指出﹐薄瑞光仍怕綠營會故意誤導民眾,再重復一遍說:“我講應該給‘新總統’一個機會時,就是指‘公投’問題而言。我對‘公投’作如是觀,華府有許多人和我的意見相同。”因為“只要舉辦‘公投’,就會使‘新總統’難以和海峽對岸發展良好關係。‘公投’如果通過,‘新總統’將難以走出第一步,對他太不公平。”
藍營說扁是“麻煩製造者”,民進黨總群起反駁。這次輪到薄瑞光了,他說:“公投不會改變臺灣的國際地位,它唯一的功效是製造麻煩。”(It isn’t going to accomplish anything in changing Taiwan’s international status. All it does is cause trouble.)如此開門見山地拆穿陳水扁的把戲,值得喝采。
薄瑞光也表示,對“下任總統”試圖擺脫扁遺留的緊箍咒一事並不樂觀,這才是他大聲疾呼的原因。
文章最後說﹐薄瑞光此次來臺,大概也看了不少電視政論節目。AIT臺北辦事處新聞科長王樂仁(Lawrence A. Walker)說,他們的理事主席形容臺北是“全世界過度分析的‘首都’”(The world capital of over-analysis)。把雙方言語交鋒立此存照之餘,希望藍綠各電視臺主播的女士先生們,聽見後也有聞之大笑的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