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11月3日宣佈,到2011年6月底以前,將購買6000億美元美國長期國債,以進一步刺激經濟,化解通貨緊縮風險。美聯儲紐約分行在一份聲明中稱,加上此前宣佈的更換其投資組合中到期債券的國債購買計劃,美聯儲實際購買國債總額在8500億至9000億美元之間。
美聯儲這一舉動頗具爭議性,此間輿論充斥著美聯儲在“豪賭”、“冒險”、“與魔鬼作交易”等詞彙,業界也擔心這一行動效果有限且代價巨大。
無奈
經濟增長如“蝸牛爬行”,新的刺激計劃出臺無望,貨幣政策被視為能夠將美國經濟重新引入正軌的最後手段
經濟學家將美聯儲這一舉動稱為第二輪量化寬鬆。正常年景,美聯儲通過購買短期國債及其他低風險資產來調控經濟。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作為“最後貸款人”,美聯儲大量購買高風險資產。2008年底至今年3月間,美聯儲共購買了1.75萬億美元的國債及抵押貸款擔保證券,這被稱為第一輪量化寬鬆。此後,美聯儲開始醞釀“退出戰略”,準備逐步取消部分刺激性貨幣政策,回到正常貨幣政策軌道。但今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經濟呈現減速態勢,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自8月起就不斷釋放信號,稱必要時將重啟量化寬鬆政策。
現在,美聯儲終於採取行動。美國媒體認為,這是出於經濟和政治上的雙重無奈。經濟上,美聯儲肩負兩大使命:最大限度促進就業和維持物價穩定。然而,最新經濟數據顯示,無論哪一個使命,美聯儲都沒有完成。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雖然略高於第二季度,但沒有達到有效拉低失業率所需的至少2.5%的增長率,美國失業率仍維持在9.6%的高位,以至於當地媒體稱美國經濟增長之慢如同“蝸牛爬行”。與此同時,美國通脹率只有約1%,低於美聯儲認為的2%的合理水準。經濟低速增長和物價下滑,令許多經濟學家擔心美國經濟可能陷入日本式的長期停滯。由於接近於零的超低利率水準已維持了近兩年,美聯儲可用的政策工具唯有非常規的債券購買計劃。
政治上,美聯儲此次行動正值美國中期選舉之後一天,由於共和黨重掌眾議院,在參議院的席位也與民主黨接近,美國政治已陷入僵局狀態。在市場普遍希望政府採取行動的時候,美國政治僵局意味著奧巴馬政府打算推出的以基建為主要內容的新財政刺激計劃很難在國會獲得通過。在財政刺激無望的前景下,美聯儲相對獨立的貨幣政策被許多人視為能夠將美國經濟重新引入正軌的最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