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撰寫的國際核談判劇本中,退出了《核不擴散協定》的朝鮮和涉嫌違反這一協定的伊朗分別是反一號和反二號,別的國家似乎沒有什麼戲份。但在這部肥皂劇的背後還有一個隱藏的大反派,那就是已經在表面上平靜了十多年的印度核計劃。
印度拒絕加入的《核不擴散條約》是當今國際秩序的支柱之一。這是一個建立在實力基礎上的條約,簽署條約的無核國家承諾自己決不研製核武器,五個有核國家則保證幫助它們兌現這一承諾。顯然,印度這個“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並不甘於接受無核國家的地位。印度于1998年進行了三次核子試驗,自稱進入有核國傢俱樂部,國際社會立即對印度實施制裁,印核問題的蓋子從此揭開。
但坦率地說,印度核問題的實質並不是印度有核武器,而恰恰是因為它沒有。1998年印度的核爆炸是在地下室中進行的,外界掌握不到詳細情況,只能通過地震波分析出其總當量為數萬噸,僅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水準。另外從歷史上看,每一個國家最早的核武器自重都有10噸以上,這種大東西很難裝到印度同樣不成熟的遠端導彈上使用,充其量只能用作地雷。對此,有核國家的傳統做法是一步一步地試驗,造出越來越小的彈頭、更先進的增強型原子彈,最後是氫彈。但據報道,印度人似乎想搞“跨越式發展”,1998年三次爆炸中的一次就是氫彈,不過地震波揭露了真相,這次試驗徹底失敗了。
印度最初想法很簡單,就是先突然邁過核門檻,爭取國際承認,同時拖垮巴基斯坦。但1998年核子試驗的尷尬結果不僅沒有使印度變得更加安全,反而增大了遭受打擊的風險。印度人雖然不願意放棄核武器,但也不敢再頂風作案搞核子試驗。2007年,美國人利用這種困境與印度簽訂了爭議很大的《美印民用核協議》,這個協議雖然繞開了《核不擴散條約》,但也規定了對印度重啟核子試驗的懲罰措施,實際上凍結了印度核武器的發展。
不過一紙協議並不能讓人完全放心。雖然美國人相信他們已成功監視印度的核設施,但一個基本的事實卻顯示出印度人並不會滿足於1998年水準的核彈,這就是印度戰略導彈力量的發展。印度已經開發出3種型號的“烈火”式戰略導彈,射程分別為700、2500和3500千米,覆蓋周邊地區,另外兩種可以打到中國全境甚至全世界的洲際導彈也正在開發中。印度斥鉅資研製這些戰略導彈是不是為了發射秘密研製的核彈頭,誰也不好說。但從博弈的角度說,印度的戰略導彈和核子試驗一樣,只能降低本國安全等級。
當前的國際局勢對印度也很有利,中東亂局如果持續下去,美國的注意力將被更多地吸引到中東,很難像現在這樣認真監視印度。另外萬一中東形勢徹底惡化,也不排除美國故意把印度扶植成核國家的可能性,中國對此當有所警惕。(白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