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差距的七個話題

時間:2011-06-02 14:58   來源:中國網

  當前中國的進出口總量已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而經濟規模也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在此背景下,國內外媒體上出現了大量對中國未來的樂觀評估,中國必定會在不遠的將來趕上美國不僅已成為國內民意中的基本共識,也使得曾長期遭受西方惡意詆毀的國人愈發揚眉吐氣。中國近年來發展之迅速眾所週知,但中美之間的現實差距既非國人的民族熱情所能跨越,也非西方媒體的大肆吹捧所能填補。“中國何時可以趕上美國”歸根結底屬於發展問題,如果按照中共“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標準來進行考察,可以發現中美之間的地位變遷遠非“10或20年”這樣簡單的數字就能概括,現實情況要複雜得多。

  第一個話題,中國未必一定能趕上美國。目前來看中國趕上美國僅是一種可能。從現狀來看,中國與美國的經濟總量差距仍有4到5倍,依然不在一個級別;從預期來看,美國雖遭遇困難但尚未顯示出任何停滯或崩潰的態勢;從橫向來對比,日本、前蘇聯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也曾被普遍看好,且其經濟總量比現在的中國更接近美國,但終究功虧一簣;以歷史的眼光來看,風水輪流轉是大勢所趨,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一定能在不久之後趕上美國,也並未註定只有中國才能取代美國世界第一的位置。

  第二個話題,中美之間硬實力差距尚難衡量。目前最常用來評估中美國力差距的硬性指標是GDP總量。GDP總量只是一種產出數量指標,完全沒有考慮產出品質和投入,道路鋪設、挖開、再鋪、再挖,每一次都計入GDP,數字的增加確實鼓舞人心,但有的情況下只是社會資源的浪費而非增值。所以單純用這一指標來進行比較不夠嚴謹。如果以相對科學的“每人平均綠色GDP”值(即每人平均可持續GDP)進行核算,則中美間的實際差值恐怕要比包括GDP總量、計算購買力平價後的GDP、以及每人平均GDP在內的各種演算法的差距都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