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貨膨脹形勢嚴峻 發展中國家面臨社會矛盾激化

時間:2011-07-05 16:06   來源:人民網
  2011年以來,全球性通貨膨脹形勢持續發展,成為影響世界經濟復蘇和穩定運作的最大風險。全球性通貨膨脹的出現與美西方國家奉行寬鬆貨幣政策有關係,有全球經濟長期以來的結構性因素,也與近期的突發性國際事件相互牽連。通脹的持續和蔓延在國際經濟、政治、社會領域產生諸多負面影響,對中國外部環境也具有微妙、複雜的影響。

  當前全球通貨膨脹形勢嚴峻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強勁。糧食、能源、礦產資源等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凸顯通脹嚴峻態勢。國際糧食價格突破近幾十年來的高點,持續上漲勢頭明顯。國際糧農組織報告顯示,全球主要食品價格指數出現連續上漲,達到了自開始統計食品價格起20年來的最高值。糧食危機是否會再度出現,成為國際社會重大關切。

  新興經濟體面臨較大通脹壓力。中國國內通脹壓力驟增,2011年1—4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同比增長分別為4.9%、4.9%、5.4%,和5.3%,居民經歷著食品、日用品等價格的輪番上漲。其他新興經濟體也出現明顯的通脹。印度通脹率超過8%,主要食品、礦產品、油氣的價格與2010年同期相比漲幅分別達10%、12%和23%。俄羅斯通脹率居高不下,2011年前4個月,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了4.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俄2011年通脹率將超過9%。巴西通脹率目前達6.3%,巴央行預計通脹率將在第三季度突破6.5%的目標上限。越南等“新鑽國家”也出現較高的通貨膨脹率。國際貨幣基會組織預計越南、印尼2011年通脹率將高達13.5%和7.1%。韓國央行預計其通脹率2011年將達3.9%,接近2—4%目標區間的上限。

  主要發達國家通脹苗頭逐漸顯現。美歐經濟復蘇帶動了通脹水準的回升。

  各種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當前通脹勢頭凸顯

  除了需求拉動以外,當前通貨膨脹更與發達國家奉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全球經濟失衡及地區局勢突變等因素密切相關。

  西方國家奉行寬鬆貨幣政策累積了流動性,成為全球性通脹的重要推手。美、歐、日長期以來執行低利率政策美歐鉅額資金陸續注入市場,為緩解債務違約而來,在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出現的情況下,難以尋覓到更好的增值獲利渠道,就成為抬高國際市場以糧食和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的推手。

  全球經濟失衡是新興經濟體通脹的重要因素。當前全球經濟體系中,新興經濟體與發達國家在全球產業、貿易鏈條中佔據不同地位,新興經濟體持有較大貿易順差,為保持本幣匯率相對穩定,擁有高額外匯儲備,也導致國內市場流動性過剩。

  中東局勢及日本大地震和核泄漏等突發事件,增加了全球通脹預期。從供給看,中東國家擔負著全球三分之一強的石油產量,擁有全球一半以上的已探明石油儲量,中東局勢動蕩、沙特等國家石油減產,市場對中東抑制石油出口預期強烈,直接推動國際油價出現上漲。從需求看,日本地震及核泄漏危機使國際社會更加關注核安全問題,能源選擇由核能向石油等轉移的預期上升,推動國際能源價格上漲。震後重建對原材料產生大量需求,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升乃至全球性通脹產生一定拉動作用。從貨幣政策看,日本災後重建要籌措大量資金,日本央行連續向市場注資累計超過50萬億日元,計劃發行逾10萬億日元重建債券,也會加劇全球流動性過剩。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