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債危機“啟示錄”

時間:2011-07-19 11:00   來源:解放日報

  自去年初希臘爆發債務危機以來,雅典一直處於債務危機的風暴中心。去年5月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向希臘提供1100億歐元援助,暫時避免希臘陷入國家破產的窘境。然而,目前希臘債務已擴大至3500億歐元,再次面臨破產邊緣。希臘債務危機延續至今,不但未見緩解反而愈演愈烈。探究事發原委,向世人提供眾多啟示,發人深思。

  其一,作假害人又害己。10年前,希臘政府依靠國際投行的幫助通過外匯掉期交易,以作假方式掩蓋了其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的真實水準,隱藏了相當大部分債務,規避了歐盟對預算赤字不得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3%的嚴格規定,從而順利加入歐元區,為債務危機的爆發埋下了禍根。更有甚者,那些投行還以證券交易的方式,把希臘的債務打包賣到全世界。據悉,持有最多的是法國、美國和德國的銀行,分別達幾百億歐元。

  其二,寅吃卯糧禍害無窮。希臘“特色”的高福利制度令人眼花繚亂。公務員不僅包括政府工作人員,還囊括公共部門從業人員乃至所有的碼頭工人等。他們一年可以領14個月的工資,如會用電腦、會說外語、準時上班等,每個月還可以獲得介於5歐元至1300歐元之間額外的名目繁多的獎金。法律保護公務員免於被辭退,並允許他們40歲之後就退休和領取退休金。如果公務員的女兒是未婚或者是離婚,可以在父母死後繼續領取父母的退休金等。

  高福利加之偷稅逃稅和“腐敗文化”幾乎掏空了希臘國庫。2009年希臘的財政赤字佔到當年GDP的12%,債務總額高達2940億歐元,平攤到1100萬希臘公民的頭上,相當於每人平均背負2.67萬歐元的債務。

  其三,西方民主政治推波助瀾,加速高福利制度惡性發展。希臘各政黨為了拉選票,不斷開出各種福利支票以爭取選民的支援,相互攀比,一發而不可收。不論哪個政黨,只要提出“緊縮政策”、“過緊日子”,就要面臨下臺或落選的危險。

  其四,產業結構調整嚴重滯後。隨著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面對亞洲市場的競爭,希臘以往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優勢盡失。此外,舉辦2004年雅典奧運會令希臘經濟元氣大傷,尚未恢復過來,2008年起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又沉重打擊了希臘的旅遊和航運業兩大支柱產業,並造成了國內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和通脹率。希臘的經濟效益與公共開支嚴重失衡。

  其五,制度設計存在嚴重缺陷。根據歐元區的制度設置,歐元區各國執行獨立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則由歐洲央行統一管理。財政和貨幣政策分離結果是,各國在面對危機衝擊時,財政和貨幣政策兩手少了一手,只能完全依賴財政政策,巨大的救市開支,加之多年財政紀律鬆弛、控制赤字不力,財政赤字大幅上漲。

  此次歐盟雖然同意再次出手救援希臘,但提出了經濟緊縮、加稅以及出售國營資產等苛刻的先決條件。儘管希臘民眾抗議緊縮政策的浪潮風起雲湧,但希臘要想重新贏回資本的信任,恐怕不得不量入而出,過一段緊日子和苦日子,並提高國家治理水準,對經濟結構進行深層次的調整。

編輯:王亞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