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輿論反思新聞集團壟斷

時間:2011-07-20 14:44   來源:文匯報

  近段時期來,報業大亨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因“竊聽門”事件而“紅”遍世界。儘管“竊聽門”事件發生在英國,但在美國同樣也引發了廣泛的議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新聞集團在美國的領地遠遠超過英國,所不同的是,美國輿論在討論新聞自由與媒體自律的同時,更多地是集中在新聞集團近年來以其近乎壟斷的優勢地位對新聞進行的操控,以及媒體集團與政治集團之間的關係上。

  儘管新聞集團旗下大報《華爾街日報》18日發表社論指責批評者在竊聽事件上採取“雙重標準”,堅稱醜聞不應波及新聞集團所屬所有媒體;社論還發出警告,一些媒體施壓美國政府調查竊聽醜聞,可能致使政府加強對媒體監管,影響整個美國媒體行業。

  但《華爾街日報》“蒼白”的辯解並不能化解新聞集團在輿論對其“新聞壟斷”的指責。美國知名的網路媒體《主題公園揭秘》創始人羅伯特·奈爾斯在發表于《紐約時報》的一篇博文中指出,“規模和權力,特別是當一個組織的發展超過了一定的極限後,這便會成為一個問題。新聞集團在英國和美國的規模很多年前就超越了這個門檻。當它不再對觸犯法律還存有任何擔心的時候,那麼對新聞從業道德和新聞的真實性也就無所顧忌了”。就連黃色媒體大亨(Hustler雜誌發行人)萊利·林奇也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稱,新聞集團這種只為獵奇,不顧侵犯隱私的做法“實在是太過分了”。

  其實早在2007年默多克收購《華爾街日報》時,就有人對可能出現的新聞壟斷提出了質疑,但這樣的聲音相對於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影響力的新聞集團來說顯得太弱小了。熟悉默多克的人都知道,他向來是個敢於挑戰現狀,打破常規的人,這即是他成功締造了他的新聞帝國的秘訣,也是使新聞集團陷入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特別是近年來,當默多克積聚了足夠的政治影響力後,便開始試圖影響美國的政治走向,2008年的大選期間,新聞集團旗下的福克斯電視臺明顯的傾向性報道就是經典例子。難怪有人譏諷道,“‘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是共和黨一直著經營福克斯電視,而近來又是福克斯電視在經營共和黨’,但這兩者都錯了,事實上兩者都是被國際富豪所操控。他們通過手中掌控的媒體來影響廣大選民,爭取選票,收買政客,並以此來推動當選的政客們通過有利於他們的法律來賺取大把的鈔票,並如此年復一年,迴圈往復”。

  由此可見,“竊聽門”事件雖發生在英國,但新聞集團在美國所受到的指責和詬病一點也不亞於英國,這實非“一日之寒”,此次“竊聽門”事件的發生使長期以來對默多克心存不滿的人終於找到可利用的把柄,尤其當2012年大選即將來臨之際,在美國經濟和社會深陷困境的情況下,各政治黨派和利益集團都希望以此樹立起自己的道德形象,爭取輿論和選民的支援,就連與默多克有著“親密”關係的共和黨也不得不作些姿態。此次最先跳出來要求美國聯邦調查局對新聞集團展開調查的就是共和黨眾議員彼得·金。

  新聞自律也好,行業規則也罷,圍繞“竊聽門”事件在美國的議論卻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問題:新聞自由固然重要,輿論監督也不可或缺,但當媒體擁有超過“第四權力”的權力時,是否還有“第五種”力量來制衡?是法律?是輿論?還是其他什麼力量?……

編輯:王亞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