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大地震、大海嘯和核事故,對日本列島造成戰後以來最嚴重的複合型災難與系統性破壞。日本前經濟企劃廳長官堺屋太一稱之為繼幕府末期、太平洋戰爭之後,日本歷史上的“第三次戰敗”。也有人稱之為日本的“第三次開國”。總之,觀察 2011年乃至今後一個時期的日本時局,無疑不能離開這次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3·11”大地震。
經濟元氣大傷 再生充滿希望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持續低迷。“3·11”大地震和核事故對日本經濟、社會遭到戰後以來最嚴重的衝擊。
地震、海嘯與核事故對日本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嚴重後果。截至2011年6月27日,日本警察廳已確認災難喪生者為15506人,其中絕大部分喪生於海嘯溺水,失蹤者近7297人。日本的財產損失估計將達16萬億至25萬億日元(約合1900億至3000億美元),遠超過1995年阪神大地震10萬億日元的損失額。日本東北災區是汽車、電子等製造業零部件生產基地。汽車產量佔日本全國的10%,通訊器材佔15%,電子零部件佔13%。災後,日本製造業曾有472個廠家停產,使全國製造業的39%受到影響。福島核電站半徑30公里以內地區可能長期成為無人區,已被禁止種植水稻及飼養家畜家禽。海嘯造成的海水浸泡使日本喪失約2萬公頃良田。日本東北地區最好的漁場嚴重受損,海洋捕撈與養殖業遭受毀滅性打擊。世界上有35個國家和地區加強了對進口日本食品的限制。日本政府正制定法律,擬將災區土地列為災後重建“復興特區”。
地震、海嘯和核泄漏三重災害對日本災區造成的“系統性破壞”。日本建築的防震抗震程度堪稱世界一流。儘管日本東北地區發生9級大地震,其後5級以上余震不斷,但東京等城市的建築完好無損。然而,大海嘯則造成了岩手縣、福島縣、宮城縣等地震災區村鎮建築的嚴重損毀,有些地方被夷為平地、一片狼藉。海嘯與核事故造成當地交通、物流、供電、生產、生活、農業、生態等系統性破壞。有些破壞是毀滅性的,可能會長遠影響當地的經濟生活。
從工業和農業兩方面看,日本經濟受損與恢復的情況有所不同。日本汽車製造等生產廠家實行的是“零庫存”生產模式,即若干個子公司、承包商生產出汽車等大型工業成品的零件,然後通過順利通暢的物流系統運到總廠,進行組裝。這種被稱為“看板方式”的豐田生產模式非常高效,但脆弱性也很明顯。相對而言,日本工業可能恢復得較快,而海嘯和核事故對於日本災區的生態、農業、牧業、漁業的影響將持續更長的時間。
災後日本的經濟重建將經歷三個階段:即6個月左右的核危機處理階段、3年到5年的災後重建階段以及30年到50年的生態恢復階段。第一個階段,日本經濟將持續低迷。據日本12家民間經濟智庫預測,2011年3月至9月的日本的製造業和非製造業都將出現負增長。同年10月後,如果日本能有效控制福島核事故,日本經濟有可能觸底回升。災後重建將拉動經濟增長。日本豐田、本田、日產三大汽車公司,2012年度設備投資將比今年分別增加12%、38%和31%。日本經濟可能出現“倒梯形”增長。未來3—5年日本出口主導型發展模式可能轉向以重建內需為主導的發展模式。
出於災後重建的需要,日本將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今後,若中東局勢持續動蕩,核事故因素導致各國反對核電民意持續上升,國際油價還將居高不下,美元仍會遭到拋壓,日元兌美元匯率將維持高位。而伴隨中東局勢緩和,油價明顯回落,日元才會趨於貶值。
災後重建的困難之一是如何確保財源。二是如何確保電力。三是如何恢復災區生態。
這場前所未遇的複合型災難可能給日本帶來三方面的變化:一是核事故重災區福島縣的部分土地可能被國有化。日本內閣官方參事官提出日本核電站也應國有化。二是日本解決核災難等重大課題,只有依靠相關科技的突破。日本已開始著手這方面的科研工作。三是日本人彼此可能變得更加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