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歐洲聯盟的十大弱點

時間:2011-09-26 14:13   來源:人民網

  “同濟大學首屆大使論壇”舉行,圖為主持人中國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 人民網記者 董菁攝

  23日下午,中國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在同濟大學首屆大使論壇上回溯了歐洲聯盟建立的歷史和中歐關係發展的歷程,指出了歐盟面臨的一系列挑戰,對中歐關係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進行了深刻的解讀。

  梅兆榮首先回顧了歐洲走向一體化的歷史過程,從最初六國設立煤鋼聯營統籌煤鋼等重要戰略物資資源以防止德國東山再起,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冷戰開始對抗蘇聯再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戰結束,隨著歐盟經濟實力大增以及國際局勢發生重大變化其自身目標及定位也隨之而變。

  在評價歐洲聯合的成果時,梅兆榮指出,歐洲聯合確保了戰後60年的和平;建立了統一大市場,商品、資本、勞務、技術自由流通,增強了歐盟的競爭力;建立了歐元;制定統一的移民政策;在外交、安全防務等方面取得一些進展。

  在取得成就的同時,歐盟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蘇聯解體減弱了一體化動力,使歐盟團結粘合劑減少;歐盟謀求建立政治聯盟引發美國擔憂,美國一方面借助和利用歐盟另一方面又瓦解和分化歐盟;德國統一雖然在政治上成就非凡,但也大大削弱了西德財力;歐盟的日益擴大雖增加了歐盟的影響力,但也導致“消化不良”,歐盟內部利益、訴求多元化,加大了歐盟決策的難度;歐盟制憲過程步履維艱,表明瞭歐洲民眾對於建立一個超主權國家行為體的質疑;歐盟穩定與增長機制其合法性和操作性受質疑,影響歐洲經濟復蘇;歐元機制的致命弱點,財政政策不統一減弱了歐元的作用;歐洲高工資高福利高稅收模式難以為繼,選舉制度決定政客難以有長遠眼光;法德密切合作主導歐洲政策,但其軸心作用不能與過去相提並論;歐洲缺少有戰略眼光、負責任的政治家。總的來看,歐盟是世界上覆蓋面積最大的主權國家聯合體,但內部利益差別大,難以用一個聲音說話。但是,梅兆榮認為歐盟不會解體,統一大市場不會垮,歐元也不會失敗。

  梅兆榮回顧了中歐在不同階段的關係變化。1975年至1989年間,中歐各領域交流合作穩定,中歐在戰略上聯合對付蘇聯,經濟上互通有無,歐方支援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1989年開始,歐盟全面制裁中國,中歐關係急轉直下。1995年至2004年間,歐盟與中國關係回暖,歐盟確定與中國建立長期穩定充滿信任的合作關係,以保障歐盟在亞洲的經濟利益和價值觀。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的第二任期內,美國對歐盟施加影響,中歐關係開始波動,中歐摩擦日益增多。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歐盟深陷主權債務危機,歐盟對中國的合作明顯上升,並且在中國的核心利益問題上始終保持謹慎態勢。這體現了歐盟對中國政策的兩面性,既認識到國際事務的處理不能沒有中國參與,同時,歐洲中心優越感讓他們接受不了中國的崛起,發展的反差讓歐盟有複雜的心態。

  展望中歐關係的未來,梅兆榮指出不能忽視三個問題。歐洲今後的發展面臨問題,要整合歐盟利益的多樣化需要十年以上,未來國際影響有限。歐洲國家對中國合作的需求繼續擴大,因為需要中國的大市場來擺脫危機,不得不更重視中國。歐盟對外態度總體向上發展,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增強,中歐合作事務將會愈來愈廣。但是,中歐對於建立長期戰略夥伴關係兩邊看法不一。歐洲只是著眼于眼前的利益,中方不同。歐洲的利益難以協調也對合作產生消極影響。

  最後,梅兆榮總結稱,中歐關係的發展既要重視同歐盟機構的交往,也要重視同各國的交往。要有清醒的頭腦,不要過分主觀。堅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贏。同時他也表示始終對歐洲一體化有信心。(記者 董菁)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