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貨幣寬鬆越來越近了嗎?

時間:2011-11-10 11:07   來源:人民網

  11月9日,歐洲央行正式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1.25%,重回今年6月水準。這一舉動令不少經濟學家頗感錯愕,因為新行長德拉吉上任伊始就作出了有違其“通脹鬥士”稱號的決定;而且,歐元區10月通脹預期達3%,仍高於歐洲央行2%的通脹目標紅線。一般而言,歐洲央行最重要的職能是管理通脹預期,維護貨幣穩定。難道德拉吉背離了歐洲央行成立時的宗旨嗎?很顯然,此番降息背後另有隱情。

  歐洲央行面臨的局面和承受的壓力今非昔比。希臘危機蔓延,“大到不能倒”又“大到救不了”的義大利岌岌可危,歐洲央行不得不加大購買義大利國債力度。而且,歐洲銀行實際融資成本已遠高於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10月底歐盟峰會提高系統重要性銀行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至9%的新規定將使融資難題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整個歐元區經濟增長幾乎停滯,甚至德國也現疲態。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最新數據表明,剔除季節因素,德國9月工業生產環比下跌2.7%,遠超預期。同時,失業問題日趨嚴重,歐盟統計局稱,歐元區失業率9月為10.2%,達到歐元區有史以來最高水準。至此,歐洲央行羅盤上的指針早已不止通脹這一個,採取降息手段便不足為怪。

  縱觀全球,歐洲央行並不是近來放鬆貨幣政策第一家。10月以來,英國央行推出了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澳大利亞央行調降基準利率25個基點,仍面臨通脹壓力的新興市場國家中,巴西降息50個基點,印尼也降息至6.5%。各國放鬆貨幣政策的具體出發點雖略有不同,但大背景極其相似。正如二十國集團戛納峰會公報所指出的:全球經濟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復蘇已被削弱,失業率處於令人難以接受的水準,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也在放緩。由此可見,保增長、促就業已經成為當前世界經濟的首要任務,掌握好貨幣政策的寬嚴尺度,自然也是重要手段之一。全球範圍內更多國家的貨幣政策或將醞釀調整。

  貨幣寬鬆會否矯枉過正?全球流動性氾濫又將重現嗎?短期內,可能不會。當今世界,能導致流動性氾濫的巨型經濟體只有兩個:一是歐元區,二是美國。從歐元區現狀看,歐盟峰會剛剛通過解決主權債務危機的所有方案,以國家為主的救助方式還在進行。歐洲央行無論是在制度約束上還是在真實意願上,都不會立刻充當最後貸款人,搞歐洲版量化寬鬆。再看美國。其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已見起色,“扭轉操作”等變相的貨幣寬鬆政策及其他刺激措施,已使美國的通脹預期不斷上行,立刻搞第三輪量化寬鬆既不合時宜,也不必要。

  然而,引發過度寬鬆的隱患依然存在。一方面,救助“歐豬五國”的資金來源仍撲朔迷離,歐洲金融穩定工具發行10年期債券收益率已升至3.44%,義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逼近7%的危險水準。一旦義大利危機急轉直下,或既有救助方案不力,歐元區可能孤注一擲,令歐洲央行實行量化寬鬆政策。另一方面,美國促進就業方案擱淺,進一步提高債務上限、削減赤字方案也似陷僵局。年底前失業率難降、兩黨爭鬥不已等因素,都可能使美國重新面臨8月初的信用評級“降級”危局。到那時,美國財政政策將束手無策,美聯儲將不情願地獨立負擔起刺激經濟、促進就業的責任。鋻於美聯儲的政策手段已經捉襟見肘,重開大規模量化寬鬆並非萬萬不能。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