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今日將啟程赴美出席在夏威夷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見中新網2011年11月10日電)。筆者看到,中美兩國媒體及政府機關都為此發出了串串資訊。其中,美媒11月7日關於“中國指在APEC議程受到美不公平對待”就是很令人注目的資訊,容易令人產生中美將在APEC峰會上進行博弈的聯想(見美國中文網2011年11月8日)。
謂之“不公平的對待”,一個問題是:美國提出對制定的部分目標過高,在回答媒體提問時,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9日表示,人民幣匯率問題將是兩國元首討論廣泛的經濟問題中的一部分,他表示,中國在貨幣問題上已經採取了一些步驟,但這還不夠。美國提議在2012年底前將所謂的“環保商品”關稅降至5%以下。而美國目前對各類“環保商品”的徵稅水準均為1.4%;但中國目前的平均關稅接近7%。這就是說,如果按照美國的要求去做,美國不用出什麼力,但中國等國都要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
實際上,美國這一做法是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關於減排指標爭論的重演。在哥本哈根會議前夕,為著推動世界性的減排,中國就鄭重宣佈到2020年,把單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40%到50%,此舉贏得了世界掌聲與尊重。但美國等發達國家卻遲遲不肯承諾具體的減排目標。《京都協議書》規定,發達國家要在2012年前,在1990年基礎上只減排5%,實際上幾乎不減反增。尤其是美國人口不到全球4%,二氧化碳排放量卻佔全球25 %,到2020年,僅承諾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排17%,僅相當於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4%。美國這麼做為美國的自身利益也很明顯。歐美還別有用心地把對中國的減排指標與實際效果與援助掛鉤,試圖把發達國家的義務強加到轉嫁到發展中國家就很不公平,這當然引起了主流輿論的評彈。
人們知道,在時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生活水準差距甚大,遠遠不在同一檔次上,假若一律地按發達國家標準減排,既辦不到也不是實事求是。中國至今仍是發展中國家,這也是世界公認的。儘管經過32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有了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有了顯著提高,但每人平均GDP仍然排在100位以下,媒體也透露,中國目前仍有超億多的人口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之下,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責任政府就不能忽視公眾的飯碗,來扯談“環保商品關稅”的大幅下降。
應該說,中國對美國關於“環保優惠關稅”一律實施下降5%的目標不贊成是有代表性的。個中的原委也不言而明:發展中國家仍然佔著世界大部分。APEC會議要取得成功,就需要著眼于“均衡、普惠、共贏”,也就是說,需要兼顧各方利益,更要換位思維。只著眼于發達國家利益,不顧發展中國家困難,那麼,就難以使會議達成共識。
筆者查閱中國主流媒體11月7日關於中國外交部組織吹風會的報道,外交部和商務部兩位高官有這麼一段原話:“由於發展水準和參與能力不同,創新政策的合作要充分體現差異性,而不能限制經濟體的發展能力和政策空間為代價”;又稱,各方應承認各經濟體發展綠色增長的水準千差萬別,環境產品和服務自由化應實事求是、穩步推進,要與WTO的相關談判相銜接。(見中新社2011年11月7日電)。
這也是中國官方在APEC峰會前夕向世界表達的“四點期望”中的心聲,也是對美國擱出“環保商品稅率”目標的回應吧!
話又說回來。“環保商品”稅率指標不同,不等於中美兩國在惡鬥。承認雙方在一個問題上存在分歧,需要進行溝通,更需要換位思維,這也是APEC會議的意義。多年來,APEC圍繞地區經濟和世界經濟中的問題進行磋商,取得了共識,使APEC成為喜聞樂見。還應看到,2012是美國的大選年,而就業問題是奧巴馬政府面臨的“攔路虎”。美國勞工部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美國非農業部門失業率為9%,這是美國今年連續第七個月失業率保持在9%或以上的高位。創造就業成為美國政府的當務之急,這也是美方急於借助APEC舞臺,促進就業、提振經濟的原因所在。充分利用中國和APEC這個平臺有利於美國解困。基於此,筆者相信,面對“環保商品”稅率的爭議,各方終會達成共識,而不是哥本哈根峰會的重演。一句話,中美應求同存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