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蘇進程左右大宗商品市場

時間:2011-11-16 10:58   來源:人民網

  今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起伏震蕩。上半年,金屬、能源、工業與農業原材料等各類商品價格指數紛紛創出新高,之後震蕩回落,下半年則總體呈現震蕩下行趨勢。進入10月,能源價格指數開始企穩,但不同地區市場的原油、天然氣、煤炭價格走勢差異程度很大,與國際金融危機前油氣市場之間以及區域市場之間漲跌同步的態勢形成迥異對照。

  總體而言,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起伏震蕩與世界經濟復蘇的一波三折高度契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由於全球經濟復蘇前景撲朔迷離,實體經濟的疲軟直接表現在證券市場上,資金不可避免地選擇大宗商品作為避險工具。2009年初,原油、金屬銅、金屬鋁等大宗商品價格率先上漲,而當時實體經濟並未出現明顯復蘇跡象。2009年至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市場總體震蕩上行趨勢基本是避險因素造成的,同時季節性需求變化、地緣政治事件引發的供給趨緊等也產生了一定影響。但此後大宗商品市場拐點的出現,則主要是受歐債危機惡化和美國經濟復蘇前景暗淡等因素的直接影響,市場資金很可能為了進一步規避風險而從大宗商品市場撤出,轉而進入黃金市場或直接持幣觀望。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下半年以來大宗商品市場的凈多頭規模有明顯縮減趨勢,特別是在原油期貨、農產品期貨方面表現十分明顯。而從黃金價格走勢看,其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的漲跌確實存在較強互補性。

  此外,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與美元指數的關聯程度有弱化趨勢。美元指數與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能源價格之間一直存在十分顯著的此消彼漲,即美元貶值會直接導致能源價格的上漲。但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這種相關性在明顯減弱。2010年兩者同向波動的情況時有發生,反向波動趨勢卻明顯弱化。今年以來,二者脫鉤現象更加明顯,10月至今,美元升值與油價同漲又再次出現。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在於歐債危機的蔓延導致市場對美元的避險性需求上升。

  從市場內部看,能源類大宗商品市場出現了明顯的結構性變化:一是布倫特、迪拜原油價格與紐約市場輕質原油價格脫鉤,二是俄羅斯出口德國的管道天然氣、美國亨利中心的管道天然氣、印尼出口日本的液化天然氣價格脫鉤,三是原油價格與天然氣價格總體趨勢脫鉤。這種結構性變化,既來自於市場實際供給、實際需求和投機需求相對勢力的變化,也與制度監管的變化有關。10月中旬,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限制大宗商品市場投機行為的規定最終獲得通過,說明紐約市場輕質原油價格的投機成分有可能繼續下降,布倫特原油價格和迪拜原油價格則因中東北非局勢動蕩而受到更多投機資本的擁躉。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國際天然氣市場一度從區域性市場演化為一體化市場。然而危機之後這種一體化趨勢迅速消失,北美和歐洲管道天然氣市場持續低迷,亞洲液化天然氣市場則因實際需求的剛性而迅速回漲,至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後呈現加速上漲態勢。油氣市場的總體脫鉤,印證了投機資本從天然氣期貨市場的撤離。在美國頁巖氣技術開發的經濟性日益明顯的情況下,管道天然氣市場的長期低迷將很難扭轉。

  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復蘇的進程是決定大宗商品市場走勢的關鍵性因素。在全球實體經濟出現復蘇的確定信號前,大宗商品價格雖然會再次上漲,但其機制仍然與大宗商品市場金融屬性的強化密切相關。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