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教育現象日前在美國引起關注。據《紐約時報》報道,包括eBay、谷歌、蘋果等眾多高科技龍頭企業的精英,紛紛讓自己的孩子入讀抵制高科技過早進入教室和家庭的學校。當不少決策者和教育人士都在呼籲讓高科技改變教育面貌的時候,美國這群高科技精英的“反科技”教育選擇令人深思。
這些高科技精英和學校認同這樣的教育哲學,即電腦與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水火不容。他們認為,電腦會壓制兒童創造力和身體發展,影響其人際交往能力以及注意力的廣度和強度。筆者的美國導師是學前教育研究和著名的兒童讀寫能力發展研究專家。她認為“反科技”教育的特點是以人為本,推崇兒童腦力、心力和體力和諧發展,用健康、平衡的方式,追求兒童在意志(身)、情感(心)及思考(精神)三個層面能力的全方位成長,把單一的智性知識學習,轉化為富有創造性的藝術、手工、肢體律動及音樂與平衡紮實的語文、數學、自然和社會課程的密切結合,以使兒童在頭腦、心性與身體方面均衡發展。在學前教育階段,這類學校強調遊戲就是兒童的“工作”,重視兒童在真實的人際交往中發展社會性,尤其重視兒童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滋養。她的兒子就曾入讀這類學校,現在是一名優秀的設計師,因為創造力驚人而被業界所尊崇。
當高科技不斷入侵教育時,追求返璞歸真的教育理念並不新鮮。曾幾何時,人類曾反思電視對兒童的影響。很多研究認為,看電視過多會誘發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思考能力受限、想像力缺乏等問題。美國兒科協會就告誡父母,兩歲前不要給兒童看電視。今天,我們把反思的對象轉向了日新月異的眾多電子產品以及其他電子媒介。許多父母認為,這類電子產品可以為兒童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甚至將某些產品視為“早教神器”。然而,科學研究顯示,兒童社會性的發展必須通過真實的人際交往完成。心理的發展起源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兒童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掌握了心理工具,從而在低級心理機能的基礎上形成了高級心理機能。高級心理機能就是人的社會活動和交往形式不斷內化的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兒童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展,併為其一生奠定基礎;而重要的學習品質,諸如注意力和堅持性的發展,更是入學前準備的關鍵。
如果把人生視為一場馬拉松,學前和小學教育就是起跑線,堅持到底以及後期的爆發力可能才是成敗的關鍵。矽谷父母的“反科技”選擇顯示,他們在早期教育中,更重視孩子心理和韌性的培養,同時,這一選擇也守護了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