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民族和解之路不平坦

時間:2012-02-01 10:22   來源:人民網

  緬甸民族和解正在出現轉機,但前景依然不很明朗。

  據《緬甸新光報》報道,1月29日,緬甸政府同撣邦進步黨(SSPP)和撣邦軍(SSA)在東枝簽署和平協議,以取代之前的臨時停火協議。緬甸總統吳登盛近日也在致聯邦議會人民院和民族院的公文中強調,緬甸在實現國內和平方面已取得良好進展,政府將繼續努力實現國內永久和平。緬甸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季29日開始其競選活動時,也呼籲政府軍與民族武裝儘快實現停火。

  而前撣邦軍宣傳主管、《撣邦先驅報》主編昆賽近日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則明確表示,“緬甸民族和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和談取得一定成果

  根據《緬甸新光報》的報道,29日緬甸政府派出的聯邦級和平代表團同撣邦進步黨及其軍事組織撣邦軍簽訂了初步的和平協議,這一協議將取代去年12月雙方簽署的初步停火協議。29日簽署的和平協議內容包括,確認此前緬甸軍隊同撣邦進步黨和撣邦軍簽署的停火協議,確認《彬龍協議》所提倡的反對分裂、維護團結和主權的原則,同意進行進一步的和平談判以確保永久和平等。

  民族和解問題長期困擾緬甸發展。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700萬人口中有135個民族,其中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孟族、佤族等是主要民族,緬族佔人口總數的2/3。由於英國殖民者“分而治之”造成的分裂,長期以來民族衝突不斷。

  1947年2月,在撣邦東枝召開的彬龍會議上,緬甸主體民族緬族與主要少數民族簽署了《彬龍協議》,同意建立統一的緬甸聯邦。《彬龍協議》賦予少數民族高度自治、相互平等的權利。然而,自1948年緬甸獨立後,緬甸中央政府同各少數民族在對《彬龍協議》的解讀以及少數民族自治權等問題發生嚴重衝突,並爆發了持續長達數十年的武裝衝突。迄今緬甸政府已同40余個少數民族武裝組織達成和解協議,但還有一些更有實力的少數民族武裝沒有與政府軍實現停火。

  緬甸新政府自去年3月成立後,政府高級官員多次表示和平大門依然敞開。為推進民族和解和民主進程,吳登盛致力於重啟與克欽族、克倫族和撣族等少數民族獨立武裝的談判。去年12月,緬甸政府同撣邦軍(SSA)簽訂停火協議,此後,欽民族陣線(CNF)、克倫民族聯盟(KNU)先後也同緬甸政府達成停火協議。

  吳登盛26日說,到目前為止,政府與尚未實現和解的11支少數民族武裝舉行了和談,與其中6支武裝達成基本共識,與另外5支的和談正在進行之中。他說,總體來看,和談取得了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強調,要繼續努力實現國內永久和平。

  雙方仍缺少互信

  緬甸政府與克欽邦民族獨立武裝的談判是目前緬甸民族和解的主要問題之一。1月19日,緬甸政府同少數民族武裝克欽獨立軍(KIA)結束和平談判,沒有達成協定。談判當天,雙方軍隊在克欽邦發生交火。在撣邦等地,當地民族武裝同政府雖于不久前簽署了停火協議,但零星交火事件仍持續不斷。

  昆賽說,緬甸政府同撣邦軍簽訂的停火協議只是一個“原則性協議”,至於停火協議的具體細節目前仍在談判中。昆賽說,儘管停火協議已經簽署,但緬甸軍隊和撣邦軍之間的戰鬥仍時有發生。最近一次發生在1月14日。昆賽告訴本報記者,緬甸軍隊同少數民族武裝之間仍缺少互信,停火協議只是一個原則性的協議,具體實施細節沒有細化,最重要的是沒有觸及如何進行政治談判這一根本性問題。

  緬甸克倫族人士主辦的《克倫新聞》26日刊出文章,也質疑“和平協議能否堅持下去”。文章表示,根據緬甸政府同克倫民族聯盟1月12日達成的停火協議,被囚禁的克倫領導人應被釋放,然而緬甸政府卻沒有履行這一承諾。

  設在泰國北部的克欽新聞社主編諾丁·拉龐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說,1月18日到19日,緬甸政府同克欽獨立軍(KIA)在中國雲南瑞麗舉行了兩個月以來的第二次談判,談判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在談判期間,緬甸軍隊仍對克欽獨立軍發動了軍事進攻。諾丁表示,他們的擔心是,緬甸政府可能只是做出一個姿態,用來換取西方解除對緬甸的經濟制裁。根據統計,目前有超過1萬名來自緬甸克欽邦的難民涌入並滯留于雲南省德宏州盈江、隴川、瑞麗等中緬邊境一帶避難,其中約有85%是婦女、兒童及老人。

  諾丁表示,克欽的立場是,堅持先啟動政治談判,再談判停火停火協議,但是政府則相反,政府的想法是儘快達成停火協議。“當初克欽根據《彬龍協議》加入緬甸聯邦,當時緬甸政府承諾給我們平等的政治權力,但它沒有實現。我們現在要求的是真正的聯邦主義,權力共用以及政治平等。”他說。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